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穆迪:政府救助違約國企將有選擇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6 15:23:54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保定天威和中鋼債券的違約打破了人們認為政府不允許國企債券違約的觀念,但是一些潛在違約最終獲得了救助。包括穆迪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認為,國企債務違約事件呈現常態化、顯性的發展趨勢,但是不同的國企面對不同的救助主體將會得到差異化的救助結果。

  違約常態化

  多位債券評級分析師表示,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信用事件頻發,呈常態化、顯性態勢發展;在周期性行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上升明顯。

  中誠信國際企業融資評級部副總經理李敏指出,2015年1月-11月債券市場(交易所和銀行間)評級下調合計103次,遠高於2014年的88次,2013年只有74次。

  她認為煤炭、鋼鐵、有色行業這些產能過剩行業是信用事件爆發的重災區。這些行業的下游需求疲軟、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盈利惡化明顯、債務負擔沉重,“需重點關注流動性緊張的企業”。債務規模方面,中誠信國際統計了80多家煤炭行業的發債企業,扣除複計算因素,截至9月底,前述80多家煤炭企業債務總規模達2.8萬億元,每年需要支付利息1500億元,但以現在煤炭企業現金流狀況來看,利潤已經無法覆蓋利息。

  觸發信用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李敏總結了三點:首先,經營持續惡化是最主要原因。像華銳、保定天威等違約事件是伴隨內部流動性緊張,同時外部支持不足發生的;其次,突發事件也會導致企業流動性緊張;最後,公司治理因素,如11月爆發的山水水泥違約事件是控制權糾紛導致的流動性緊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