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數字”監控,中國治污鬥爭中的秘密武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6 16:43:28


2015年12月7日,汽車在霧霾籠罩下的北京東三環國貿橋上行駛。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未來,中國甚至在某個工廠尚未污染前就會將其關閉,因為這個國家正在調用大數據來治理污濁空氣。在北京市環保局,一個工程師團隊在照看一些大型計算機,後者正以警惕“目光”緊盯首都污染狀況。從來自工廠的紅外綫觀測圖像到社交媒體帖子,這些計算機能利用各種信息發布3天的污染預測——分辨率為1平方公裡,并探測10天內的污染趨勢。該系統只是中國治理長期污染的多種高科技措施之一,其他還包括無人機、衛星和遙感器等。

  據法新社報道,中國正在尋求解決一種不對稱的現實:盡管安全監控攝像頭無處不在,有關污染的准確信息卻極其匱乏。這令北京及其鄰省在治理霧霾行動中“無法協調聯合防控措施”,致使無良企業“偷排偷放”,某空氣質量監控和早期預警系統研發公司的負責人陳龍(音)如是說。

  通過增加監控提高預測能力,是中國用“手術刀”替換治污“大錘”計劃的關鍵部分。政府已承諾建立融多種技術於一體的全國污染監控系統。但研發企業表示,迄今,相關軟件的10天污染預測精度僅能達到75%。令人憧憬的是,當北京舉辦2022年冬奧會時,該技術將能够“瞄准”特定地點和時間段的活動,并大幅降低對經濟活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但即便“數字”監控技術日益改善,與污染企業打交道仍處於“模擬”進程。全球污染監控網絡AirVisual首席技術官赫弗•羅賓說,一些工廠安裝了治污設備卻不使用,因為需花錢才能運行且影響生產效率。此外,北京目前僅有不到40個官方環境監控站。而要在這樣的大都市達到准確識別污染企業的必要分辨度,需要一兩千個(監控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