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些問題全都在事故不發生的情況下予以解決,是可以做到的,但那將意味著更高的建築垃圾處理成本。中國各地重大事故發生都有成因,消除那些成因的大部分,嚴格說也能做到,但同樣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下決心共同支付那部分新增的安全成本,我們對安全的要求還達不到對經濟生活“一票否決”的強度。事實上大多數人還允許生活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生產風險”,以僥幸態度看待它們的“低概率”,大多數人實際在追求財富與安全之間的某種“最佳平衡”。
中國必須大幅增加安全生產的成本,不斷提高安全的基礎條件,降低各種事故發生的概率,而且這一切要由法律作出嚴格規定,全民認真執行。舉個簡單例子,要從人們不橫穿馬路,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不闖紅燈開始做起,從各種交通工具堅決不超載做起。所有建築到了使用年限必須拆除或做特別加固,全部電梯按照規定開展維修,街頭不達標的食品攤堅決取締,這些都是安全的源頭。
當所有地方政府以這樣的標準進行監管,中國絕大多數人也建立起這種水平對安全的自覺重視時,中國的國民經濟就會從內在結構上對安全傾斜,中國的“安全生產運動”就將跨上新的台階。
現在的安全生產準則是從上向下強制推行的,是輿論帶頭搖旗呐喊的,它的真實社會基礎仍比較虛弱,尤其是沒有得到現實經濟法則的支持。因此除了追責,中國社會還需要有更多的內在變化,我們要讓安全生產從一句口號、一面旗幟變成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價值,用它來支配我們的全部行動。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