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華北霧霾主凶成羅生門:學界政府民間各執一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2 17:45:42


 
  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又放出消息,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原因是為促進資源節約、治理大氣污染,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征的複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主流科學界與幾大政府部門爭論不休時,來自工程領域的一種觀點逐漸在學術界與公眾輿論場中擴大傳播,此觀點矛頭直指國內採用多年的治污“神技”——濕法脫硫技術。

  12月8日,一則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藍天白雲能持續多久?一個環保工程師眼裡的霧霾真相》文章認為,國內大部分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安裝了濕法脫硫 設備,但為了節省成本與防止設備堵塞,大部分企業將煙氣再熱器卸掉,導致排放的煙氣煙溫較低、濕度較大,致使煙氣不易擴散,成為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

  多位環保領域、熱能工程領域的專家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文主要論點的邏輯理論上是正確的,但結論誇大了脫硫後煙氣的致污能力。

  到2015年,國內90%以上的脫硫設備屬於濕法脫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對《財經》記者分析,“從擴散理論上講,有效煙雲高度越高、煙氣的濃度越小,越有利於擴散;如果不加煙氣再熱器,煙氣從煙囪出來後,熱力抬升的高度下降,確實不利於擴散與稀釋。”

  即便在邏輯上成立,柴發合認為,將不安裝煙氣再熱器致使的不容易擴散的煙氣列為華北地區霧霾的主要原因,是誇張與誇大的看法。

  江億同樣認為上述說法不合理。他說:“小範圍的電廠與燃煤企業直接排放的廢氣,並不是構成霧霾成分的主力。”

  專門研究鍋爐改造、鍋爐減排的上海交通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繆正清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給出了另外一種思路。目前國內燃煤企業普遍採用的脫 硫技術確有弊端,濕法脫硫使用的補充水,幾乎全部通過煙囪進入大氣,成為石灰和石膏分子與顆粒進入煙氣的載體,將所有離開煙囪的細顆粒霧化成霾進入大氣,“這部分溢出的顆粒可能是PM2.5的主要成分,這就造成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減排越多,大氣霧霾反而越來越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