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老兵為找回黨員身份苦尋入黨介紹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6 10:28:52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在恢復黨籍後,張道幹跟著村支部書記王凱和本村30名黨員,面對黨旗,舉起拳頭,重溫入黨誓詞。此刻,張道幹的思緒似乎回到了70多年前,在那個日寇漢奸猖獗的年代,他入黨時只能在心裡默默宣誓,身邊的親人甚至連老母親都不敢告訴。

  找了70年

  烽火歲月中,他失去了與黨組織的聯繫

  張道幹老人出生於1923年10月,雖然已是93歲高齡,但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只是稍有些耳背。張道幹祖上都是銀匠,老人從小就跟著家裡人學手藝。

  1942年,村子裡來了一個鞋子系帶子的年輕人馬振藻,跟著彭雪楓一起到當地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馬振藻通過與張道幹經常聊天,了解到他爺爺的爺爺奶奶都被土匪殺害了,自己也差一點被漢奸活埋了。幾經接觸,馬振藻覺得他沒有文化,又對鬼子和漢奸有著莫大的仇恨,於是開始考驗他,讓他送情報,帶著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當年秋天,在馬振藻介紹下,19歲的張道幹秘密加入了地下黨。“他教我打槍,躲炮彈,比如炮彈來了,不能向兩邊躲著跑,要迎著炮彈跑。看著手榴彈扔到面前,伸手夠不著,就伸腳一踢,就能踢跑了……”在張道幹的心中,馬振藻不僅是個好人,更是一個大英雄,“沒有他教我,我也不會從戰場上活下來。”

  那時,張道幹經常和武工隊一起到屠園、倉集、臨河一帶破壞敵人的交通線。馬振藻的愛人楊美田有幾次女扮男裝,和他一道工作。抗戰後期,由於形勢需要,馬振藻和愛人楊美田到最艱苦的地方屠園、洋河一帶去開辟新的根據地了。當張道幹依依不舍跟馬振藻道別時,馬振藻還安慰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等鬼子投降了,我們再相聚!”沒想到那次分別,竟成了兩人之間的永別。1946年秋,張道幹所在的黨支部遭到敵人破壞。為了保護黨員安全,有關黨員組織關係的材料被銷毀。從此,張道幹失去了和黨組織的聯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