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誌談“本土”引熱議 財爺指可成正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8 13:40:27


圖中右側紅衣者為早年的曾俊華,。(來源:曾俊華網誌)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近年香港本土意識崛起,有人視之為瑰寶,亦有人稱要提防。香港特首梁振英早前曾譴責個別本土派發起的行動,對本港造成負面影響,更突顯對“本土”的憂慮。至於早前大讚港足比賽給予港人一份自豪感的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又在網誌中提及對“本土意識”的看法,認為自己及一班舊生對母校的感情,與本土意識的共通點,均源於對本身的身份和文化有感情和自豪感,更相信可藉此團結成正面力量。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則認為市民不應過分本土,但並非完全不需要本土意識。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則指,該黨從不抗拒“本土”意識。

  曾俊華昨日發表以“喇沙與我”為題的網誌,文中提及自己在母校喇沙書院教劍擊已30年,這工作讓他可以維持運動習慣,也是他工作以外,最重要的心靈寄託之一。他指,很多舊生在畢業後,願意不收分文貢獻母校,擔任各校隊中的教練,全因手足情。這也是舊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曾俊華稱,每當置身舊生圈子中,無論是叫口號或唱校歌,都令他感到是“喇沙仔”對學校那股近乎狂熱的歸屬感,與近年流行的“本土”意識有著共通之處,兩者均是對本身的身份、傳統和文化,有強烈的感情和自豪感,這種情感,大至國家民族,小至一間學校均存在,亦不只限於傳統名校。

  他說,在喇沙圈子中,這種感情和自豪感會轉化為一種正面的動力,推動每一代的喇沙仔為母校貢獻,故他相信這種情感,同時存在於所有香港人中,同樣可以團結成一股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推動香港變得更好,讓香港整體都能夠得益,絕對不止於一種封閉式、消極的,甚至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

  林煥光:並非完全不需要本土意識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昨在公開活動後回應,曾俊華指的“本土意識”是對學校、球隊、社區及城市的歸屬感,也是自然情感,重申市民不應過分本土,但並非完全不需要本土意識。他又說,曾接觸不少年輕人,覺得新一代很健康,對國家及世界等多方面的發展看法亦比當年深遠、宏觀,他對年輕人很有信心,但不鼓勵年輕人有極端行為。他說,絕大部分港人都不會支持涉及暴力的抗爭行為,並希望透過講道理方式處理矛盾,相信港人的務實態度仍然堅實。林煥光於之前出席論壇時提到,年輕人“唔好過份本土化”,呼籲他們要放眼世界,又強調香港是自由社會,但港人不能永遠誓死不讓,並指永遠勇武抗爭只會令社會“攬住一齊原地踏步”。

  不少建制派政黨都曾就不同議題批評本土派阻礙本港經濟發展,但在早前的區選後已有建制派當選者直言日後在立場上要“再本土啲”。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昨亦稱,“本土”本身並不負面,人人都可以講本土,只是很多人將它解讀為“港獨、分裂”等,又認為“德州人亦會維護自己的德州文化,但在國家層面上,佢哋都係美國人。”他又指,民建聯從不抗拒“本土”意識,多年來亦有提倡“港人優先”的民生議題,日後亦會繼續推動。當被問及會否擔心外界質疑“人講本土,你哋又講本土”時,周浩鼎直言,“本土”並不是“本土派”的專利,“依家係佢哋騎劫咗呢個詞,根本人人都可以主張本土”。
 
  被外界視為“本土派”的新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則認為,曾俊華的言論是至今眾高官口中,以最貼近民間的調子演繹“本土”一詞,反映他願意面對問題,較政府以往經常將“本土講成兩極化,行到第一千步就係港獨”的低層次政治手段為佳。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曾的言論再一次反映出政府內不同官員的不同處事作風及胸襟,梁振英一直以鬥爭為綱,不介意觸發對立面,但曾俊華以寬容的態度處理“本土”問題,也突顯政府內部存在不同路線。不過,他認為,單憑曾俊華一篇網誌,能否令“本土”重生,產生良性效果,仍需要有心人引導討論,才能得以成功。

  來源:am730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