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記者》發評論談學習習近平視察軍報講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9 10:06:16


 
  伴隨互聯網裂變式的發展,眼花繚亂的新媒體對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形成了強大衝擊。發行量減少,影響力下降,有的報紙乾脆關門大吉。由此,有些新聞宣傳部門的同志自哀自怨、自暴自棄,甚至對黨的宣傳思想輿論陣地能不能守得住、能夠守多久心生疑竇、缺乏自信。

  事實上,各類媒體都是科技變革的產物。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今天,任何媒體形態都可能會死亡、會被顛覆,但是新聞不死、內容為王!而且,機遇也夾雜著衝擊迎面而來。比如,在五花八門的新聞信息幾近爆炸式增長的當下,受眾更渴望的是權威新聞、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僅是鋪天蓋地、真偽莫辨的碎片化泡沫。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的優勢,恰恰是任何其他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當下的關鍵,就是按照習主席所指出的,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如果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坐失發展機遇,傳統媒體只能越來越式微。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揚長補短,在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贏得新空間。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習主席多次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總書記就指出,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作為黨的宣傳輿論工作者,就是要按照習主席的指示,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認識黨的輿論陣地,承擔起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生力軍的重大責任,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大力推進媒體的轉型升級,尋找新媒體環境下引導輿論的突破口。

  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對此,黨的宣傳輿論部門空間大、責任也大。就以國際話語權而言,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創造的一系列巨大成果,無不驗證了我們的道路、我們的理論、我們的制度是成功的。我們有“三個自信”的充分底氣。但是,在國際輿論格局中,總體上依然處於“西強我弱”的狀態。

  研究表明,西方媒體掌握著全球90%以上的新聞信息資源,近70%的海外受眾是通過西方媒體了解中國的。相當多的西方媒體仍然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報道中國。特別是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話語權的增強,一些西方國家心態失衡,想方設法對我國圍追堵截。某些西方媒體為策應其國家利益應聲而動,故意對我國炒作和抹黑。這就必然導致在西方輿論裡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相去甚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