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黨中央治國理政紀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4 11:54:11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存在了近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宣告終結,近4000萬“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同“體制外”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中國的改革正加速促進著各群體間的權利公平,增進著社會的穩定和諧。

  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企業登記模式,不再發放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企業登記手續大大簡化,不斷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程度在改革中穩步提升。

  ……

  “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風雨無阻,勇往直前。”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一份情懷始終牽掛——3年多來,以人民為中心,以共同富裕為指向,黨中央始終與人民心連心

  習近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民者,國之根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產黨人的奮鬥目標,更是治國理政的應有之義。

  湘西十八洞村60多歲的苗族大媽石爬專,深深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對她說的話“你是大姐。”

  “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總書記揭開米倉蓋子察看,走進豬圈看老人養的兩頭豬。

  “為了誰”——一個執政黨“吾日三省吾身”的根本課題。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衆掉隊;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樹立“精明增長”“緊凑城市”理念,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的提出,是治國理政方略的與時俱進和人民幸福的新飛躍。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2012年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脫貧攻堅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國內考察,15次涉及扶貧開發,7次把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內容。

  住窑洞、睡土炕、忍叮咬,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陝北歲月,一幹就是7年。那時,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給青年習近平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這份終生難忘的黃土情結,伴他從西北山村到華北縣城,從東南特區到執掌一省,從直轄市市委書記到掌舵“中國號”巨輪……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他用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丈量著中國大地;用真切樸實的話語,熨帖著困難群衆的心。

  見微知著,枝葉關情。

  “老書記”“吃苦耐勞的好後生”……人們對習近平親切稱呼的背後,講述著這樣的真理:你與百姓有多近,百姓就對你有多親。

  數據無言,卻最有說服力:從2011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22億人減少到7017萬人,累計減貧5221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的總量。

  “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中央領導同志紛紛深入基層,他們念茲在茲的是億萬人民的小康生活。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破浪前行的“中國號”巨輪,所有乘客都是“命運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的印記深深銘刻:

  ——“夢想”成為最澎湃的動力。

  中國夢,人民夢。今天中國人所需要的,不僅是衣食住行的保障,更是人生出彩的夢想。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由千千萬萬個微小的夢想共同托起。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中央大政方針與基層創造精神共振激蕩,交匯為激昂的時代主旋律。

  ——“共享”成為最基本的發展要求。

  改善民生不是一時一事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當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有形之手”不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標卻穩中有升;企業養老金連年上漲,退休人員共享發展成果;織就世界最大的養老、醫療、教育三張“全民保障網”,不讓一個百姓“漏底”……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