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光陰如梭,轉眼已至2015年底。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華南地區人文社科研究蓬勃發展,各有特色。比如廣東斥巨資建設高水平大學引發全國高教界關注,如何“建設”成為關鍵;又如福建正全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但如何做好朱子文化研究是其前提。海南、廣西亦如此。在取得各項成績的同時,各地區也面臨著諸多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歲末,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15年度華南地區人文社科領域的熱點事件。
廣東:“大手筆”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
今年4月,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全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廣東要力爭用5—10年時間,建成若干所具有較高水平和影響力的大學,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點學科。
7月,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名單正式公布,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等18個學科項目分別入選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和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據介紹,廣東省財政今年起將連續3年共投入5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高水平大學建設。同時,進入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的高校,生均撥款提高到每生每年12000元。廣東省為高水平大學建設投入如此巨大的資金是前所未有的。
據華南師範大學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15—2017年,該校高水平大學建設資金來自政府的撥款額度總量近10億元,每年3億元左右。對於廣東高校來說,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力建高水平大學,真是人所樂見、歡欣鼓舞的大好事。
“3年50億,廣東真土豪!”省外媒體和學者紛紛被廣東這一“豪”舉震撼。但隨之而來也有一些質疑之聲:高水平大學能用錢砸出來?“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建設高水平大學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廣東某高校一科研處負責人這樣說。他舉例梅貽琦先生的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並表示,高水平大學首先就是有高水平的學者和高水平的教授,引進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千人計劃等高水平人才,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推動一流學科建設、搭建先進科研平台、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等方面同樣需要資金支持。而入選高校也紛紛表示,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資金將主要用於創新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合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基礎設施與條件改造、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