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城市緩堵 互聯網+能否破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8 10:15:14


 
  伴隨移動網絡技術成熟,“互聯網+”模式為快速處理交通事故贏得了空間。通過app軟件,每個市民隨身攜帶的手機可能成為一個對接政府服務的辦事窗口,而政府則可以電子化、流程化的快速處理全市各地區交通事故,相比傳統的交警抵達現場、一對一模式,速度大為提升,從而為實現快速挪車、緩解交通贏得空間。

  而在“事故e處理”app 高效率的背後,是政府對“北京擁堵”的反饋機制,是政務服務流程的精簡、政務數據的共享,各部門“數據孤島”的匯融。

  據悉,“事故e處理”系統須建立在信息共享機制之上,交管部門將通過已有路面公安視頻監控設備或交通事故當事人自助拍照的方式,及時獲取本市行政區域內交通事故的影像信息,並交互至“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信息交互系統”,供警方及保險行業查詢、下載,以便保險公司對有影像信息的事故,向當事人提供更為簡便快捷的理賠服務。

  智能交通:用數據升級政務能力

  北京市交管局數據顯示,使用APP處理的事故,當事人現場拍照取證平均用時3分鐘,進行到自行認定或遠程指導環節時已撤除現場,理論上事故占路的時間也能夠縮短到3分鐘,有效減少了事故占路,緩解了事故致堵。

  人多了、車多了、擁堵了,城市每天在不斷升級,政務服務管理能力也需適應這變換。

  目前看,北京市提升城市緩堵能力,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於新技術的應用,更在於政府部門能否利用新技術進行政務流程再造,對社會需求做出及時、有效的反饋。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