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民族上同屬斯拉夫人,文化上彼此相近。但歷史上,烏克蘭西部與波蘭接壤,受其影響,多數民眾信仰天主教。更何況,其領土曾多次發生變動。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波蘭趁紅色蘇聯實力虛弱之際,割走不少土地。而二次大戰前夕,斯大林勾結德國徹底瓜分波蘭。到二次大戰結束,戰利品“分贓”,雖然恢復了波蘭這個國家,但波蘭的部分領土則劃歸烏克蘭,而波蘭則從戰敗國德國那裡獲得領土補償。因此,以首府基輔為中心的西部,向來與波蘭關係密切,也更親西方。而烏克蘭東部人民更多的是東正教徒,還有許多歷史上就是俄羅斯人,感情上和生活習慣上,更接近俄羅斯。
蘇聯解體,讓俄羅斯民族居住在當年的十多個加盟國共和國的2000萬人一夜間成為他國公民。而在本土上,俄羅斯人出生率奇低,男子平均壽命僅58歲,國家的人口一直在下降。因此,一旦失去了擁有5200萬人口和歐洲第二大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的烏克蘭,用布熱津斯基的話就是,“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參見其著作《大棋局》)”而充其量只是一個與歐洲關係不大的亞洲帝國,未來將面臨中亞地區無窮無盡的伊斯蘭民族國家和在遠東與中國競爭,最後淪為一個邊緣地區性國家。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說:“即使失去了波羅的海諸國和波蘭,一個依然控制著烏克蘭的俄羅斯仍可爭取充當一個自信的歐亞帝國的領袖,主宰元蘇聯境內南部和東南部的非斯拉夫人。但是丟掉了烏克蘭及其5200多萬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歐亞帝國的圖謀均有可能使俄羅斯陷入與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經覺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衝突中。”
整個90年代,俄羅斯處於蘇聯解體後極度虛弱,並在沉湎於酒精中的顢頇總統葉利欽治理下,當彼之時,美國及其北約未能納烏克蘭於帳下。20年後,俄羅斯借助於石油價格飆漲而獲取暴利,國家實力大增;再加上鐵腕總統普京掌權已達15年之久,對國際形勢已經有了長遠的戰略規劃,這時候美國再想來染指烏克蘭,發動顔色革命推翻親俄政權,在製造混亂之後又沒有善後的全盤規劃。當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半島,並出兵烏克蘭東部,強行造成半分裂狀態時,大出意外的奧巴馬政府完全沒有應對之策,被普京打了個措手不及。除了虛張聲勢的恫嚇和半心半意的制裁,以給自己下台的台階,絲毫不能撼動俄羅斯半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