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成都最嚴地名總規:50米以下建築不能叫大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4 09:32:42


 
  劉永昌舉例,如“羊西線”、“紅星路南延線”、“IT大道”,這些在老百姓口中喊得順溜的地名,其實都只是當時道路修建的工程名。在修建之時,業主方有工程名,施工方有建設名,而當地群眾則為其取了好喊的“小名”。建成後,市政府已分別命名為蜀漢路、科華南路、金輝路等,但糾正難度大、成本高,給城市管理和社會生活帶來了諸多問題和不便。如何避免這類尷尬?根據《總規》,民政部門將前置管理,加強地名管理“頂層設計”,規定道路、建築物開工建設前應到民政部門申請命名。

  解決

  咋才接地氣? 16個區塊獨有“地名基因”

  “東一路”、“東二路”,類似這樣讀不出歷史感的地名,以後在成都越來越少了。《總規》實行後,成都的新地名既要接得了地氣,還要裝得下鄉愁。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工程師們耗時一年多,編制了海量數據的成都地名數據庫,包含了成都市中心城區現有2000多條道路的名稱、範圍以及路名背後的故事。通過對這些既有路名的統計和歸納,摸索出了成都自古到今的道路起名規律,進而賦予了中心城區16個區塊獨有的“地名基因”。

  “以紫竹北街為例,它並不是在正北方向,成都人起地名,偏北多少以內可以叫‘北’呢?我們把成都地名裡都有‘北’的道路全部調出來計算,發現在偏角30°以內,都可以叫‘北街’、‘北路’。”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師蔣治國介紹,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將中心城區劃分為老城區塊、牛市口——東站 區塊、玉林——九眼橋塊、雙楠——紅牌樓區塊等16個地名區塊,並提供了其獨有的“地名基因”,將區域內最能體現地域歷史沿革、自然地理、文化藝術等關鍵要素提煉出來,作為取名參考。如玉林—九眼橋區塊,詞源素材有跳傘塔、望江樓、九眼橋等。

  (來源:《華西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