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讀習近平中東三國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10:55:53


 
  文明:包容互鑒的典範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近年來,中國與中東國家文化交流勢頭喜人,友好年和文化年等活動亮點頻現,各層級和領域人員往來頻繁,民間互動和聯繫日益深入,為雙方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互信和民意輿論基礎。

  2008年,中國發生汶川特大地震後,沙特政府第一時間提供了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援助,是對中國援助最多的國家。當時,年過六旬的沙特駐華大使葉海亞先生帶頭,使館40餘名工作人員為災區人民獻血,並赴災區看望災民。

  2010年上海世博會,沙特精心打造的“絲路寶船”是最具人氣的場館之一,參觀的游人至今仍然絡繹不絕。2013年,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沙特傑納第利亞遺產文化節,向沙特民眾近距離展示既有傳統文化傳承又具現代發展創新的活力中國。近年來,沙特到中國旅遊、經商和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沙特申請赴華簽證人數不斷刷新紀錄。中國與沙特互派留學生人數也呈攀升態勢。

  中國駐沙特大使李成文說,日益增多的人文交流加深了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中沙分別作為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代表,可為進一步推動文明間交流對話、為不同文明包容互鑒做出典範。

  習近平訪問埃及期間,中埃兩國在埃及盧克索舉行了2016中埃文化年盛大開幕式。這是中埃兩國第一次合作舉辦文化年活動,也是中國首次與阿拉伯國家互辦文化年。這是一場文明對話的盛宴,中國與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交往樹立了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和諧相處的典範。

  據悉,在文化年開幕後,中埃雙方將陸續組織音樂舞蹈演出、藝術家互訪、文化交流、旅遊推介、文物展出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新聞、出版、影視、宗教、體育等領域的活動。

  中伊兩國人文交往也可謂異彩紛呈。近年來,雙方互相舉辦了文化周活動,伊朗連續兩年舉辦“中國電影周”。2015年8月,中國愛樂樂團“絲綢之路”巡演在德黑蘭舉行,取得圓滿成功。同時,兩國文化、教育、智庫、圖書館團組頻繁互訪。

  “我們應該開展文明對話,倡導包容互鑒,一起挖掘民族文化傳統中積極處世之道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習近平在演講中說。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毫不動搖支持中東、阿拉伯國家維護民族文化傳統,反對一切針對特定民族宗教的歧視和偏見。“一帶一路”延伸之處,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習近平指出,為了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中方將實施增進友好“百千萬”工程,包括落實“絲路書香”設想,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加強智庫對接,邀請100名專家學者互訪;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邀請1500名阿拉伯政黨領導人來華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領軍人物;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

  今天,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正處於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新起點上,有理由相信,習近平的中東之行,也必將開創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來源:瞭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