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共關係可試從“現行規定”實現戰略突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3 01:23:03


 
  同時,蔡英文還附帶強調:“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是我對全體人民的承諾,當選總統後,我會信守承諾,堅定不移的維持兩岸和平的現狀。”

  對此,有些兩岸專家學者認為此等表述過於模糊,包括緊咬“九二共識”四字不放,堅持以此作為唯一“表述方式”不可,尤其與民進黨在台灣內部處於競爭關係的國民黨陣營。

  只是,這些人似乎不提這幾年他們是如何稱讚“九二共識”如此“戰略性模糊”(超越原本雙方對一中各表或不表的爭議)所展現的“政治智慧”,從而開啟了國共關係正常交流。換言之,自己可以搞“模糊”,別人卻不行。

  然而,藍營學者中亦不乏實事求是者。像身兼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顧問的政大外交系教授朱新民去年12月受訪時表示,現在要蔡英文口頭承認“九二共識”,可能有困難,所以她進一步闡述的其實和國民黨“九二共識”的主張相去不遠,可說是沒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的九二共識(旺報,12-26-2015)。

  此外,《旺報》記者黃忠榮同日在評論文中指出:不論是朱立倫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抑或是蔡英文所談“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協商的事實”,兩岸專家不難發現,其實除了名詞使用的不同,內涵又有何分別?

  然最根本同時也是重要的是,《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包含於“中華民國現行現憲政體制”,其中對兩岸關係有清楚明文規定。增修條文除“前言”外,其第11條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但所有條文並無出現“九二共識”這四個字。

  那麼,過去北京當局對台灣方面目前所施行之“現行規定”究竟又是如何看待?是否認為其中存在北京當局所關切之“兩岸同屬一中”此一“核心意涵”?

  據《新華網》報導,2012年3月22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曾經提出以下表述:“兩岸雖然還沒有統一,但中國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確認這一事實,符合兩岸‘現行規定’。”這是北京當局對包含台灣方面“現行規定”所提看法與立場。

  此外,去年“馬習會”後甚至更早之前,馬總統在許多場合也一再強調,“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甚且,根據去年10月15日台灣指標民調顯示,蔡所提出的“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主張獲得69.0%台灣民眾支持;其中,又以“泛藍群眾”支持度最高,達到83.2%。

  因此,真正關鍵在於是否願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於北京當局要求民進黨必須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期待雙方交流要有政治基礎,希望對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可能疑慮能有某種保證或表態下,當蔡英文已從回到“現行體制”與概括承受1992年以來兩會會談協商交流累積成果基礎之“雙重路徑”,以及承諾致力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乃至於多次公開表示不會有挑釁或意外時,有關方面若願採取超然立場客觀解讀,應可理解其中所蘊藏之政治意涵。

  從兩岸“現行規定”實現民共關係戰略突破

  如果北京當局決心處理長期以來阻礙民共正常交流互動的政治障礙,那麼只要有一適當理由便可實現戰略突破,正如當年國共兩黨選擇以“九二共識”作為突破口,以及去年以“兩岸領導人”身分實現具有歷史性與開創性的“馬習會”。反之,若非就此設想,便自可找出千千萬萬個理由設置障礙。

  在去年“馬習會”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強調,“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並共同為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確實是到了民共雙方領導人展現政治智慧與格局氣魄,妥適處理、揚棄超越民共交流互動障礙的時候了!

  回顧2000年陳水扁選舉期間到執政初期,也包括其當年勝選演說與跨世紀談話中,均曾主動釋出許多重大善意;惜因當年歷史條件與時空環境的侷限,以致當時北京當局未便接受。

  如今,即便拋開有關大小相事之智仁道理,面對民進黨再次執政,照理這次是否也該輪到北京當局“作東”主動釋出善意?尤其在蔡英文日前已持續釋出許多善意情況下。而逐步恢復啟動以往“行之有年”之與綠營執政縣市與智庫的交流互動,不失為值得思考的起始點,也可為新一年的兩岸關係注入一絲春意。

  事實上,過去中共領導高層對於有關民共交流問題上,也都曾經提出許多開闊思維。像2002年時任副總理錢其琛在紀念“江八點”七週年時,便提出歡迎綠營人士“以適當身分”訪問大陸的談話;2006年大陸兩會期間,當時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更曾提出“鐵桿泛綠人士也要接觸”的主張。

  2013年5月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接受台灣《聯合報》專訪亦表示,只要民進黨不再主張“法理台獨”,或至少不去破壞“九二共識”,我們就會跟他們接觸,其他形式都只是兩岸關係前進中的一些波瀾,總是會解決的。

  甚且,過去幾年北京涉台官員也都曾經多次公開表示:“凡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我們都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參訪大陸。”事實上,過去幾年綠營執政縣市首長也都曾經登陸訪問,進行有關業務交流或參訪,更不用說2014年甫經“太陽花運動”後的6月底,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期間與高雄市長陳菊(兼民進黨中常委、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在台灣舉行的“陳張會”。

  民共互動少點政治上的條條框框、相互猜忌甚至整天疑神疑鬼,多點務實交流與良性互動,是否更有助於減少雙方的成見與誤判,是否更有助於增進相互的瞭解與善意,是否更有助於積累彼此的共識與合作,是否更有助於兩岸整體關係的長遠發展?相信以過去實踐經驗可以證明,總體而言,應是“利遠大於弊”!

  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是民共雙方共同責任,也是兩岸共同利益之所在,更事關兩岸民眾福祉。如果北京當局依然堅持兩岸交流必須要有某種前提或基礎,那麼從兩岸各自“現行規定”尋找彼此的相同點或結合點,不僅不背離北京當局過去一貫主張或立場,也可與蔡英文所提出的“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之間找到交會點,並在“求同存異”與“相互諒解”精神下,從而實現兩岸全面正常交流與互動,便可完成兩岸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進而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史頁,甚至可以考慮適時促成“蔡習會”實現。

  結語

  兩岸一水相隔,同文同脈,尤其近代史上兩岸人民都曾經歷許多苦難,本該早日化解隔閡、增進理解、相互疼惜,展現智慧,化干戈為玉帛,實現“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讓台海成為真正的和解之海、和平之海與合作之海。

  “一個暖水瓶,幾個西紅柿,比在大喇叭里喊口號威力大得多。”這是令許多人懷念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生前在黑河講的順口溜。“真理標準問題,兩岸和平發展”,古今對照,依然充滿智慧,寓意深遠!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2月號,總第21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