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抹去“中國”,國民黨就能更愛台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6 13:53:36


 
  去留兩仿徨的國民黨必須思考,安身立命的根系在哪裡。畢竟,敗退赴台近70年,黨員中台籍人士已經占大多數,某種意義上說,國民黨早已“本土化”。如何彌平省籍裂痕,摘掉“外省黨”的帽子,曾是國民黨面對的老大難問題。中間就有本土派提議要“下猛藥”,在“國家認同”及“台灣定位”等政策主張上與民進黨攀比飈車,甚至提議删除黨綱中的“統一”字眼,以吸引、開拓本土票源。選舉社會,民意為大,跟著“主流”走,抓住選票的手,也是有利可圖的。但怕就怕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中華血統、統一底色一直是國民黨維持政權的命根子。要改名不是一般的議題,必然帶來島內社群“國族認同”的爭議與疑慮,更牽涉到對岸大陸的觀感。

  一方面,失敗之後的國民黨無閑暇自暴自棄,更不應該自廢武功。即使民進黨上台,國民黨在兩岸交流中的溝通、制約、平衡作用仍然不可或缺。更名提議卻見害忘利,潛台詞恐怕是新世代和本土派借機質疑國民黨“這些年與大陸走得過近”,亂開“改名論”的藥方,怕就怕舊疾未愈,又添新病。

  若國民黨進一步走向本土,那就是完全的偏安化,將“中華民國”完全等同於台灣,讓自己進一步去中國化,路會越走越窄。

  另一方面,由於國民黨的“大陸血統”被打壓成了原罪,國民黨“拿香跟拜”本土化,追在民進黨屁股後面是沒有用的。第一個稱美女為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就是蠢材。既然民進黨已經搶了“愛台灣”“本土化”的頭炷香,國民黨為何還要人雲亦雲,不做區隔白白丟了自家魂兒?持續綠化,百年老店就有進一步走向碎片化和分裂的隱憂。尤其是關涉“國族認同”,新黨分家就是不遠的前車之鑒。如今新黨更是明確表態,“中國國民黨”這個名號有人不要,他們可以立即接手,正可匹配“正藍旗”的堂堂正正身份。

  話說2007年那年,國民黨內也有一波來勢汹汹的更名潮,馬英九在釐清姿態時淡定地說,國民黨目前當務之急是提出令人感動的政策與做法,展現反省能力,這些改革理念比改名還重要。如果提不出好的政策、做法,再改名也沒用。時間一晃近十年過去了,黨主席都換了好幾茬。但這番話放在現在,依舊是若合符節,毫不過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