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經濟學家:不應將全球經濟低迷歸咎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3 16:51:56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在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的數字公佈後,怎樣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全球經濟形勢成為輿論熱點。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就此指出,不應將全球經濟低迷歸咎於中國。

  楊賢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全球經濟低迷有各個方面的原因,其中雖然有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因素,但將其視為唯一原因則是誇大其詞。

  楊賢說,很多依靠原材料出口的國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總需求下降,從而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出口業,其間中國因素顯然被過度放大。他說:“舉例來說,國際原油價格的下降是因為中國嗎?還是由於原油產量的增加,或者是由於某些供給國的行為所導致的?我不認為簡單地將一切歸咎於中國是正確的看法。”

  楊賢認為,全球經濟低迷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停滯,原油供給增多等,由此產生不確定性,導致了一些焦慮情緒,“但這其實是全球經濟整體的現象,不應該僅僅責怪中國”。

  楊賢也指出,隨著中國推進經濟產業調整,人們需要更好地解讀相關政策措施。對於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楊賢說,中國在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單純追求好看的GDP數字。

  楊賢說,單純靠投資拉動增長,短期內可以看到明顯的成效,但並非長遠之計。中國現在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推動消費型社會,這是正確的舉措,長遠來看是有利於經濟健康的。他說:“政府的目標應該是如何通過推動經濟改革進一步改善民生,而並非是一個漂亮的GDP數字。”

  楊賢說,中國目前更需要關注的是各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將發展的紅利從沿海區域擴大到內陸地區,這是中國推動經濟改革的目標。他說,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民間仍有很多財富,因此推動釋放民營資本將助推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楊賢認為,從亞洲其他一些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來看,中國還有很長的增長期。他指出,推動經濟增長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增長空間,另一個是讓私營部門進入市場,而中國在這兩方面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