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說“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青年者,國家之魂。青年們不僅繼承著一個國家的青春脈絡,更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青年人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盡展中國之美,就要打出一張有底氣、有神韵、有風骨的“中國名片”。
中國青年網“習大大+”工作室注意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每次國外出訪都是對“中國名片”的完美展示:文化之美、擔當之義、奉獻之情。
學習近平打造中國文化“名片”
中國青年網“習大大+”工作室發現,習近平國外出訪時的每次演講以及署名文章中,最大特點是他對中國文化的“信手拈來”。可以說,習近平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推銷員”,古典文化已經成為他演講中不可缺少的中國元素。
2014年,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主席表示要積極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015年5月,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前夕,習主席在俄羅斯媒體《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國與國之間“合則強,孤則弱”。
熟知外國文化也是習近平用文化拉近國與國距離的亮點。2015年11月,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署名文章。習近平在文章中提到,津巴布韋有句諺語叫做“一根柴火煮不熟薩雜”,中國人也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的致辭上,習近平引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一句話,“我們正站立在非洲世紀的破曉時分,在這一世紀裡,非洲將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據應有位置。”;今年年初,在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之前,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署名文章,並用阿拉伯諺語“獨行快,眾行遠”和中國俗語“朋友多了路好走”來形容中阿風雨同行。
“習大大+”工作室認為,青年學習習近平打造“中國名片”,首先要學習的是傳播中國文化。而廣大青年也確實正走在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國外的大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