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農村新春“豪賭”背後是怎樣的故鄉淪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7 10:49:29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那些只在春節期間歸鄉、團聚的“候鳥”們,他們在城裡謀生時,又是否擁有真正“正常”、可與城裡人相媲美的“健康”休閑活動?

  節後上班已經數日,有關春節農村的議題還在持續。農村新春“豪賭”就是其中一個熱點。繼前幾天媒體報道,“一年打工存不了兩萬元,沒想到過年幾場牌就輸掉一大半——春節期間,安徽省的一些農村青年向記者反映,過年親朋好友聚會都會擺上牌局,有人甚至將一年的辛苦錢輸了個精光”後,又有媒體奉上新例:男子帶4萬元打工積蓄返鄉,打兩場麻將輸掉大半。

  有關農村賭博現象的披露由來已久,亦被一些農村問題專家作為問題加以研究。這背後所反映的農村消費娛樂方式的單一,以及相關基層治理的不足,確實值得探究。但如同其他春節鄉村議題的集中“曝光”一樣,在討論這一問題時,輿論是否也自覺地帶有某種習慣性“歧視”傾向:農村的賭博之風是否是特有?春節裡農村的所謂“豪賭”現象,到底有多大的普遍性?

  當農村春節親朋好友的“聚賭”被回鄉者一覽無餘並放大,城市裡那些往往隱藏於豪華包間、牌館裡的日常性豪賭,又是否被選擇性無視?

  有清醒者指出,在農村人春節親朋團聚,休閑娛樂方式極其有限的背景下,熱鬧、帶勁的“玩牌”有著某種必然性。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這樣一種更深層的現實,也即那些只在春節期間歸鄉、團聚的“候鳥”們,他們在城裡謀生時,又是否擁有真正“正常”、可與城裡人相媲美的“健康”休閑活動?所以,有人將春節回鄉牌桌上的“豪氣”,視為自己難得的體面與存在感,雖然看起來未免迂腐,但背後更“現實”的社會背景卻不能不正視。

  更進一步分析,一些批評農村賭博之風的,真的是在反感賭博行為本身嗎?至少新聞跟帖背後,諸如“農民工都這樣,錢掙的不多賭的還大”的留言不在少數。或許,他們反對的不是農村人玩牌、賭博,而是收入低的農村人不配“玩”那麼大。民間素來有“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之說,玩牌上升到“賭博”確實已變味,還涉嫌違法犯罪。然而,那些泛泛吐槽者,是否因為他們的記憶還停留在農村玩牌“輸了就鑽桌底”的程度,一如不少人對於當下農村的想象,仍深嵌於“雞犬相聞”“樸實無華”的美化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