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印度在中美亞太地緣博弈中扮演的角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8 10:26:56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印度時報》2月11日報道,印度因在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中成為局外人而擔憂資深失去競爭優勢,正在加大努力同以中國為核心的另一個貿易集團達成協議,今年有望可以敲定協議。

  眾做周知,亞太區域是雙邊、多邊自貿協定談判最活躍的區域。除了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還有中國力推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前者涵蓋亞太12國,後者包括亞太16國;前者占比全球經濟40%,後者的經濟容量占全球1/3。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已於本月4日正式簽署。RECP談判還是進行時。這兩個亞太區域的自貿集團,體現了中美兩強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典型博弈--否則,奧巴馬也不會將TPP視為美國掌握全球經貿規則制定權(而非中國)的標誌。當然,奧巴馬也將TPP視為兩個任期內的經貿政績,同時將此視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貿利器。

  中美亞太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已經進入新常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號稱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又扮演了何種角色呢?

  印度很受傷。印度沒被邀請加入TPP,意味著印度不具備TPP的資格,尤其在美國眼中。當然,這只是字面上的邏輯,越南都有資格,印度難道不如越南?

  越是探究其中的答案,越讓印度越不舒服。須知,印度一直是美國日本視為制衡中國的同盟。美國、印度屬於一個意識形態陣營,中印兩個人口大國還曾發生過邊境衝突。在同中國的地緣政治博弈中,美國習慣利用中國和鄰國的陸上和海上領土爭議,形成聯合陣線。在南海,對華同盟已經形成,印度也是美國加以拉攏的制華夥伴。

  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以來,美國和日本和其進行了密切的外交互動。莫迪對美日的意識形態召喚和地緣政治訴求,也做出了契合美日的應允。然而,政治或地緣政治上的美日印熱絡關係,和TPP對印度的不屑一顧形成了鮮明對比。

  莫迪是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他的“龍興之地”是他的家鄉古吉拉特邦。他在這個邦推行的是中國廣東式的經濟改革,創造了古吉拉特邦經濟奇跡。他能贏得總理寶座,靠的就是學習中國的經濟政績,而不是他的宗教背景和政治理念。印度人選擇莫迪,期望他成為“印度的鄧小平”,複制中國的成功經驗。

  政治和地緣政治上附和美日,經貿上學習中國,成為莫迪政府大國外交的主要思路。從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到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印都是經貿新秩序的核心夥伴。而且,印度選擇和中國合作,才能在經貿新秩序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

  在TPP排斥印度的情形下,印度要融入世界上最活躍的亞太經貿區域,選擇RCEP就是非常自然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這個16國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並不比TPP差--而且由中國主導,中印兩大新興經濟體在經貿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在不能加入TPP的現實下,加入RCEP對印度而言,也算是能夠享受到16國統一市場的關稅和貿易紅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