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的社論稱,單憑嚴厲的制裁並不足以讓朝鮮重新思考自己的武器計劃。伊朗核協議的簽訂表明,只有在磋商朝著都能接受的目標前進時,制裁才是一種有用的工具。而目前相關國家“都沒有拿出一項能夠誘導朝鮮認真談判的提議”。
換言之,國際社會需要的,是一份具體的解決方案。然而,現在還沒有哪個國際“玩家”有能力給出這套方案來。美國《時代》周刊刊文稱,只組織會談是不夠的,要想成功地處理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未來更多的可能,是通過聯合國安理會主導的框架設計來進行干預更現實一些。”董向榮表示。
半島的“安全困境”恰恰暴露了這一地區安全機制嚴重失衡的深層問題。核武器與美國之間的對決變成了半島安全的“潛規則”。“奧巴馬政府需要重新審視與平壤談判的戰略工具,”美國《華盛頓季刊》稱,就目前而言,只有華盛頓和平壤之間的雙邊對話才能給目前的僵局帶來根本性的突破,這需要在認知領域對“朝鮮崩潰論”的實際可行性進行重新思考。
“美韓以為這種‘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就能‘快刀斬亂麻’,一舉解決問題,過於樂觀了。”在董向榮看來,軍事衝突會給周邊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軍事動武也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問題。至少,怎麼控制軍事衝突的規模不要上升為大規模戰爭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真正的危機,或許尚未到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