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姚景源答中評:去產能引發失業?政府有預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9 00:29:07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王秀中)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國有企業重組後引發了各企業大量裁員的“下崗潮”,而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首以後,是否會出現新一輪的“下崗潮”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昨日出席由中國記協舉辦的新聞茶座並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問時指出,一方面要盡可能採取兼並重組的辦法,減少破產清算,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員工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政府對此已有預案。

  姚景源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對一些企業進行破產清算,肯定要涉及到工人下崗失業的問題。對此,要盡可能地採取兼並重組的辦法,減少破產清算。對於需要破產清算的企業,一定要確保員工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例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財政政策也要為此兜底。要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然後通過結構調整,為他們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我們已經有1998年(下崗潮)的經驗。我們對此已有預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姚景源指出。

  對於中國目前的整體就業形勢,姚景源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就業問題始終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大問題。2015年是中國經濟就業難度非常大的一年。2014年大學畢業生為727萬,2015年為749萬,有大規模的大學畢業生要工作,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此外,中國在就業方面面臨結構性問題。低端就業,例如普通的農民工就業總體狀況不錯,但大學生就業確實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甚至有的大學生就業的初始工資不如農民工”。

  姚景源同時指出,去年我們實現新增就業1312萬,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難做到的。形成這個局面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得益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去年新增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在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去年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2%,有很強的吸納就業的能力。同時,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6.4%,民眾對於自身福祉的感觸更深了。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並沒有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速下降而下降,這就是因為結構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需要放在生產方式的結構性調整上,而不是單純的追求速度。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能走向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平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