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糾正網絡輿論的浮躁,還需破除多少謠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11:45:44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從春節前炒到眼下的“上海女孩到男朋友老家吃年夜飯,逃離江西農村”,一路新聞不斷,越挖越驚。根據網絡部門的調查,這一事件從頭至尾均為虛假內容,發帖者並非上海人,也不是第一次登門男友家,而是一位和丈夫為春節是否回家過年而吵了一架的女士,發帖宣洩情緒。這讓一路追讀的人們大跌眼鏡——原來不是城鄉差距困境裡的個體命運分離,也不是營銷賬號的社會話題炒作。一點“情緒”惹起的口水風波卻演變成輿論大戰,這值得我們反思。

  對於“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很多人鍥而不舍地討論一對年輕人的戀愛風波,還從中挖掘出那麼多“深刻的社會真實”。仿佛只在新聞有了某種肥皂劇的色彩之後,才更容易吸引人,成為有話題意義的“真實”。而真實,往往超出了當下許多反映城鄉鴻溝的話題和素材的還原能力。

  其實,城市姑娘和山村小夥的觀念碰撞也好,夫妻探親引發的矛盾也罷,早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宣洩”不能真正清除麻煩,也不能營養生活。發帖者“曲筆寫家事”的心理顯露出她委屈背後的遮掩:一個城市媳婦不願回農村婆家的故事,顯然不如貼著“上海女孩”標簽的撒嬌和抱怨“效果好”,在向公共輿論提交自我態度的同時,又不免使勁塗抹一番,最終扮演了不真實的角色。細究這位女士的初衷,應該只是為了獲得些許安慰、發洩一下情緒,而非製造一場輿論大戰。

  但是代入感十足的圍觀熱情,把本該是嚴肅交流公共事務的輿論,變成了爭奇鬥俗、道德大棒漫天飛舞的垃圾、情緒發洩池。一個妻子跟丈夫因家事吵了架,為什麼非要化身涉世未深的姑娘,講一個明顯埋藏了“價值觀之爭”伏筆的故事?她雖然未必料到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狀態,但是對網友的意見類型多少有所判斷,知道在網上的點贊、嘲諷、謾罵中很容易尋得“同盟”,進而獲得理直氣壯繼續吵架的“價值支撐”,而如果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嘮起家事,可能得到的就是不同立場的規勸了。看來,對一些人來說,較之真實生活保持理性的慣性,網絡情緒失控的爽快就刺激多了。

  對於試圖通過角色扮演而擺脫生活困境的“上海女孩”而言,或許適度還原並克制,真正將網絡視為多樣意見的聽取渠道,才有可能增進生活智慧。與其向公共平台尋求雞湯式的心靈撫慰,不如約幾個貼心的朋友,好好緩解一下情緒、梳理一下問題。對於圍觀的公眾來說,如果對輿論平台放大、扭曲的效應上癮,把互貼標簽用作討論爭議話題的方式,用公共事件固化已有認知、滿足情緒宣洩的需要,哪還有時間和意願去辨別謠言?

  我們還需要破除多少謠言,才能糾正網絡輿論環境的浮躁與偏執?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