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紓解90後農村剩男的被剝奪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11:09:39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隨著90後越來越多地進入適婚年齡,人口出生男女比例失調效應進一步顯現,剩男問題會進一步惡化。

  “全國農村在峰值期有2000萬左右的剩男,平均到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將有近30個剩男。”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李樹茁估算。李樹茁認為,“這輪危機規模大、來勢猛,持續時間長,必將構成困擾21世紀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

  中國青年報記者會同西安交大等高校的學者對中國農村剩男問題進行了歷時半年的全景調查。近日相關報道出爐,報道向讀者呈現的農村剩男問題,令人憂心。由農村剩男導致的各種現象衝擊著農村傳統倫理秩序,比如男方倒插門入贅給表嫂,大齡未婚男性採取“轉房”的方式結束單身等等。

  在我的老家,難娶的問題同樣嚴重,它對傳統倫理的衝擊同樣令人震撼。我本家一個爺爺,年近40歲還沒有結婚,後來入贅到一個寡婦家,寡婦已經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村裡另外一個光棍,跟鄰鎮一個有夫之婦偷情生下了一個男嬰,帶回家養了半年之後,又送回了情婦家。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情婦的丈夫對此知情,並默許了這一切的發生。我的一個小學同學,身心健康,卻在幾年前娶了一個大他十幾歲的女人,也讓我驚詫不已。

  當下農村剩男,大概可以為四種:歷史塑造型、身心缺陷型、緣分宿命型以及經濟困難型。因為身體或許心理存在某種缺陷的身心缺陷型剩男,以及雖然各方面條件都還不錯,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未婚的緣分宿命型剩男,都屬於社會正常現象。這兩種剩男,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可能存在。

  而歷史塑造型剩男和經濟困難型剩男,則屬於社會病態現象。比如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過度看重政治身份,一大批地富反壞右子女淪為光棍。而目前,農村剩男的主力則是經濟貧困型剩男。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婚姻不斷市場化,以彩禮為主體的婚姻交換成本一路狂飈,附著的消費項目也越來越多。彩禮動輒上10萬元,房子車子成為必需品,大批無法承擔婚姻交換所需經濟成本的弱勢擇偶者,不得不被迫成為剩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