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型紀錄片《五年規劃》完成首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0 16:26:53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五年計劃和規劃始於1953年,這是占世界上人口1/5的中國實施的一項偉大實驗。60多年來,從“一五”到“十三五”,每一個五年計劃和規劃,都是一幅治國藍圖,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革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五年(計)規劃”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國家藍圖,它如何體現國家戰略意圖,如何成為全國人民的奮鬥綱領,如何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南針?——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發展藍圖,必須“有戰略”、“有布局”、“有步驟”地鋪陳開來。

  本集將沿著“五年(計)規劃”的時間大脈絡,通過重大節點的具體項目和人物故事,解讀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建國初期“建根系”、“造血脈”、“強體系”,改革開放之後,規劃“成森林”,“拓視野”,並迎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

  本集將從“一五”時期的156個項目出發,途徑“三五”時期三線建設等歷程,一路追尋,瞭望“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全新的戰略規劃遠景。

  在今天的節目中,您還將看到新中國第一個化學工業基地如何創建,新中國如何從“一五時期”的七個化工項目開始自己的工業化進程,如何從156個工業項目,打下中國現代工業的基礎。

  在海拔2000多米的雅礱江,在綿延的崇山峻嶺之中,工人們肩扛60米長的重達2噸的錨索,像釘釘子一樣,釘入山體,確保山體的穩固。而這樣的錨索需要17000多根。這裡即將建設成中國的第三大大型水電基地。目前,中國水電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了3億千瓦,世界第一。

  為了確保工程施工,這些工人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吃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洞已經好幾個月了,他們還將在這裡住一年左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