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心中的扶貧短板如何補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8 14:49:54


 
  補齊扶貧責任短板,應牢記扶貧目標,堅定信心。習近平指出:“‘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11月,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也明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責任沉甸甸,信心要滿滿。我們的信心,來自於豐富扶貧經驗積累,來自於國家強大的綜合實力,來自於黨的正確決策,來自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二、靶向治療,補齊措施短板

  中國的減貧事業成就斐然,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通過發展和減貧,全國貧困人口減少了6.78億,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但應該看到,中國扶貧工作缺乏精細化的工作理念。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政府扶貧單位是縣級貧困區域;2001年轉向15萬個村級貧困區域;2011年劃定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進行重點扶貧。扶貧的主要特點是區域瞄准,沒有識別到戶。這種扶貧模式在短期內集中了政策和資金資源,能夠切實幫助部分貧困人口脫貧,或創造部分貧困群體脫貧的硬性基礎設施條件。但“大水漫灌”後,貧困地區存在一直未實現脫貧的群體和一度脫貧後又返貧的群體。《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必須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因此,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能再繼續“灌水式”“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模式,必須堅持精細化的扶貧思想,找到“貧根”,對症下藥,實行靶向治療。

  補齊脫貧措施短板,應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是在總結數十年扶貧工作經驗教訓基礎上,並根據目前中國貧困群體狀況所提出的針對性措施,其核心要義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將精准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扶貧工作的全過程。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指出:“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上下更大功夫。”他同時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准、脫貧成效精准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精准扶貧要找准靶心,步步精准、環環精准。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 “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實施精准扶貧方略,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注重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等六個精准,堅持分類施策,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