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黨缺乏明確的政治綱領。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民主黨更像是一個“反自民黨”聯合,政治路線和政治綱領相對模糊,而這種特色顯然也為民進黨所繼承。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政黨的長期定位十分重要,清晰的政治綱領,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可以為政黨贏得一批相對固定的支持者,也就是常說的“基本盤”。如果民進黨不能尋找到自己明確的政治定位,不能在憲法問題、經濟政策、安保外交等重大問題上拿出清晰的政治見解,很可能將逐漸淪為一個“選舉組織”,最終重回低迷狀態。
其次,組織整合尚待時日。兩黨合併後,無論是組織架構、領導人選、日常運行等,都有諸多需要整合之處。此次雙方達成了暫時的妥協,由合併前的民主黨領導人岡田克也出任民進黨代表(即黨首),曾任維新黨領導人的江田憲司任民進黨執行代表,黨的高層人員多由過去民主黨人士出任。但是,雙方還另外約定,在今年9月底舉行黨首選舉。這意味著,夏季參議院選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民進黨黨內權力的重新分配。
第三,社會影響有限。此前,民主黨雖然是最大在野黨,但經歷2009年至2012年短暫執政失敗後,人氣低迷,支持者大幅減少,以至於在合併談判中,維新黨方面和民主黨內部均有人強烈要求更換黨名,最終使有20年歷史的“民主黨”消失於政壇。要使普通選民支持新的民進黨,顯然無法一蹴而就。近日日本多家媒體民調顯示,對民進黨“表示期待”者不過約30%,表示“並無期待”者卻有約50%。以這樣的低支持度,僅要應付夏季選舉就很困難,遑論長期的運營和政治影響。
最後,新黨內部不排除再次“分化組合”。民進黨此次成立後,其黨內群體的政治觀點各異,組織派系“源流”複雜,特別是在修憲和安保等重大問題上存在明顯對立意見。如果未來安倍政府推動修憲,民進黨內部很可能會出現“分裂”或“出走”現象。事實上,在過去兩年裡,民主黨和維新黨都已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綜上所述,日本政壇在野勢力的整合恐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民主黨與維新黨的合併只是其中一步。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自民黨仍將在日本政壇占據強勢地位,在野勢力仍將相對邊緣化。新成立的民進黨也許能夠維持一定的“存在感”,但恐怕很難有大的作為。安倍政府缺乏制約的“暴走”,可能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來源:新華網;作者劉華,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社副譯審,新華社前駐東京分社記者,長期從事日本問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