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證券交易所3月21日決定終止開展投資等業務的珠海市博元投資公司上市。這是2014年嚴格退市制度以來首次有企業被退市。 |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16日通過了2016~2020年的“十三五計劃”,提出淘汰和重組成為經濟頑疾、常年虧損的“僵屍企業”。中央政府要力壓從業人員和地方政府的反對,向膨脹的“贅肉”開刀。為配合政府的步調,證券當局也開始清理成為長年以來頑疾的“僵屍企業”。有傳言稱這些“僵屍企業”很難對付。當局是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呢?
堅決治理問題企業
《日本經濟新聞》4月6日載文《中國亮劍清理股市“僵屍”》,文章說,上海證券交易所3月21日決定終止開展投資等業務的珠海市博元投資公司上市。這是2014年嚴格退市制度以來首次有企業被退市。
博元原名“浙江省鳳凰化工”,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作為中國首家證券交易所開業之際入選最早上市的8只股票,曾榮極一時。但是,之後便逐漸敗落。2001年名稱變為“上海華源制藥”。之後名稱又更名為“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5年前變為現在的名稱。改變的名稱反應了新的業務內容,但是在此期間實施了資產重組和主要股東的更迭,完全變成了另一家公司。
該公司從10年前開始虛增資產、銷售額以及利潤成為家常便飯。為了填補無法向大股東支付的3億8000萬元的空缺,該公司甚至偽造銀行票據。
由於上述違法行為被曝光,去年3月底調查部門從證券當局變成公安當局。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將該公司股票指定為終止上市可能性極高的“特別處理股票(*ST股票)”。同年5月該公司受到了暫停上市的處分,最近1年幾乎一直處於停盤的狀態。3月39日被指定為退市整理股票,原公司名“鳳凰”的退市進入倒計時階段。
這樣的問題企業為何能一直存在於股票市場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