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潘毅語中評:做一個有良心的香港學者
http://www.CRNTT.com   2016-04-11 00:22:40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潘毅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記者 蘭忠偉)過去五年,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潘毅每年都會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協提案,並提供給香港與內地的政協委員。其中,保護建築工提案、塵肺病提案、鄉村老師待遇提案都赫列其中。

  對於潘毅而言,發表學術論文只是做研究的第一步,而她更在意的是如何把學術論文轉化成政策建議。日前,中評社記者對潘毅教授進行了專訪。她強調:不能讓學術脫離社會,要做一個有良心的學者。

  對社會主義有更多的要求和想象

  在勞工問題研究上,潘毅一走就是二十年。

  初見潘毅,一條簡潔的牛仔褲搭配乾淨的白色上衣,說起話來卻總是笑臉盈盈。可以說,她瘦小、羸弱的身軀與她鏗鏘有力的學術思想竟形成了巨大反差,很難想像《中國女工》一書竟出自她筆下。

  潘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香港學者,甚至被香港學界部分人士視為“奇葩”。言語間,她時常將“社會主義”掛在嘴邊。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她對社會主義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和著迷,用她的話來說:“我對社會主義有更多的要求和想象”。

  二十餘年間,她重視中國勞工問題,持續不斷研究“富士康事件”。同時,她也關注塵肺病、勞工NGO,關心中國底層煤礦工人、建築工人。2005年,由她執筆的《中國女工》一經問世就獲得巨大反響,成為首次斬獲米爾斯(C.Wright Mills)獎的亞洲學者。

  二十年前,她並未想到自己會走上這樣一條學術“不歸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