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後工業經濟:制造業與高科技公司兩重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5 15:57:11


在位於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服務機構車庫咖啡館內,創業者在交流尋求合作機會。(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區,幾位老人溜達著從破敗的雜貨店、麻將館以及一家快倒閉的理發店前經過。理發店裡張貼的海報上還是十年前的流行發式。位於這些店鋪上方的是前北京最大鋼鐵廠的煙囪。

  據彭博社網站4月13日報道,在北部的中關村,幾位穿著T恤衫的年輕創業者正在以矽穀的孵化器為樣板建立的創業咖啡館裡,忙著做旅游網站、機器人或智能吉他項目,以期吸引到一位天使投資人。這就是北京的後工業經濟,創造性破壞的巨輪正在制造新產業中的贏家和已衰退產業中的失敗者。這一分化在某種程度上被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所掩蓋——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穩步減速。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將為6.7%,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這是2009年初以來的最慢增速。

  富達國際的分析師把這稱為“雙面中國”——北方在困境中掙扎,南方的情況則好一些,資源型產業遭遇挫折,創新和消費則欣欣向榮。

  位於這一分化兩端的是鋼鐵業等傳統重工業以及新的高科技初創公司,居於其間的則是服務業、零售業以及高科技制造商——中國希望這些行業能補充中國“銹帶”損失的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首鋼是從2005年起開始把制造設施搬到鄰省河北的,2010年,位於石景山的最後一家首鋼煉鋼廠關閉。

  現年80歲的馬萬珍(音)已經在該地生活了60年。她說:“每個人都想在這兒工作。”在首鋼把鋼廠搬出北京之前,馬萬珍和丈夫以及三個兒子都在為首鋼集團工作。她的兩個孫輩目前在從事第三產業工作,其中一位是教師,另一位是物業經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