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必須理清“問題氣體”背後的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7 16:13:37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14日介紹天津晶明眼用全氟丙烷氣體事件有關情況時表示,總局組織專家對產品檢驗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專家認為,由於所剩樣品過少,按現有檢驗技術,仍無法查清導致傷害的雜質成分。

  剛剛,疫苗事件令所有的家長冷汗涔涔、驚呼後怕;現在,“問題眼藥”又導致18只眼睛永遠地失去了光明,讓所有人不禁“眼”顫心驚、顧眼自憐。一波又一波問題藥品的橫空出世,頻頻挑釁著公眾本已緊張兮兮的神經。可以說,救死扶傷的醫藥之所以異化為致殘致命的“毒藥”,與監管的乏力不無關係。

  時間是公信力的催化劑,也是醫治疾患的黃金點。在去年6月份出現致盲案例後,相關部門理應迅疾動作,在第一時間查明問題藥品的成因,從而對症下藥盡可能讓患者重見天日。可是,10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問題藥品的成因至今還是霧里看花、神秘莫測。如此龜速的工作效率,不但讓患者失去了醫治的最佳時機,也讓人對相關部門的“曖昧”或決心產生了質疑。換言之,在生命面前,任何的借口都有對不法商家變相袒護的嫌疑。

  那麼,不明氣體到底是何種致盲毒素,背後鏈接著怎樣的真相,該如何補救?民眾望眼欲穿,真相懸而未決。撲朔迷離的真相,如何能慰藉傷者痛、生者慮?

  真相可以遲到,正義不能缺席。固然,相關部門依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對涉事企業進行了處罰:沒收全部違法生產的藥品,並處罰金518萬餘元。問題是,藥品不同於一般的必需品,它決定的是人的生命健康。誇張點的說,問題藥品無疑就是對生命的“謀殺”,何況18個完整的人生被活活割裂。可見,僅從違規生產醫療器械予以處罰,顯然量刑過輕,難以服眾。或者,只是簡單地收繳問題批次藥品,顯然失之於軟。相關部門理應對該企業生產的所有批次藥品展開地毯式排查,進而延伸至所有的眼藥領域,盡早消除患者就醫的恐懼心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