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德江訪港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的關心和擔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0 14:09:38


(來源:中評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張德江委員長訪港的消息公布後,在香港社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議論。不少人都在問:特區政府主辦“一帶一路論壇”,何以能夠請得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領導人親臨出席?據了解,張德江訪港,主要是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的關心和擔心。中央關心的是香港發展,擔心的也是香港發展。今年“兩會”期間,張德江分別在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和香港人大代表團的講話中,清楚表達了這種關心和擔心。必須看到的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和社會經濟發展正處在矛盾的多發期:一是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突顯,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二是社會環境極度政治化。中央真誠希望香港能夠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為香港注入持續的發展巨大動力,但又非常擔心極度政治化的社會環境拖累、窒礙香港發展,令香港錯失機遇。明白了中央的所思所想,就不難理解張德江今次訪港之行的背景和主調,就是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重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在聽取特首梁振英述職報告時,明確指出了香港發展的方向和責任: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是香港廣大市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特區的主要任務;希望特區政府團結社會各界,維護香港穩定,抓住國家發展進入“十三五”時期的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謀劃長遠發展,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打下堅實基礎。然而,香港現實的社會環境卻令中央擔心香港陷於泛政治化困局不能自拔,無法實現新的發展。

  香港正處於矛盾多發期

  香港回歸祖國已近19年,正進入《基本法》規定的香港特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的中期,各種矛盾開始突顯。主要表現3個方面:

  一是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衍生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懸殊擴大,市民安居不易,尤其是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一般大學生的薪金都沒有明顯升幅,遠遠追不上樓價,令不少青年學生看不到出路,容易對社會和政府衍生怨氣。

  二是經濟增長放緩,傳統優勢弱化,產業結構單一,金融、貿易物流、旅遊和工商專業服務四大支柱產業佔比過高,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很不理想,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緩慢,新的增長動力沒有形成,創業艱難。

  三是香港社會對政制發展問題和“一國兩制”認識的分歧,引發了社會激烈的爭論和政治對立。

  中央最擔心將所有問題泛政治化

  香港在落實“一國兩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並不奇怪,有些矛盾比較尖銳也可以理解。問題的關鍵在於社會各界需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解決矛盾。

  香港現在的問題卻不是這樣。正如張德江在香港人大代表團講話時所指出的那樣,當全世界都想擺脫經濟困局時,香港不在想辦法,而是在“玩政治”。他批評,香港有人將經濟、民生問題當成政治問題炒作,將所有問題泛政治化,更走向街頭暴力,搞亂香港。

  事實上,泛政治化已經嚴重拖累香港的發展。立法會拉布成風,重大工程和政策舉措一再延誤,特區政府施政舉步維艱;街頭暴力趕客,旺角暴亂,嚇怕遊客,旅遊零售業已開始感到寒冬的來臨;泛政治化撕裂社會,導致社會的嚴重分化和對立,不僅令社會無法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且荼毒青少年,令青少年迷失,偏離基本政治社會價值,不顧後果,採取違法激烈暴力行動,衝擊社會秩序;“港獨”氾濫,把社會爭議推向極端,衝擊“一國兩制”底線,動搖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等等。這種泛政治化的困局如果不改變,香港的發展將會成為空話。

  委員長香港行主調: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

  “香港的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張德江“兩會”期間講的這句話在香港引起廣泛關注。這句話不僅表明香港最重要的價值和優勢在於經濟,而且指出了香港的出路也在於經濟。

  第一,香港如果不能發展經濟,鞏固和發展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香港還會有值得外界重視的價值?

  第二,香港的經濟確實面對極大的困難,但要破解經濟難題,還是要靠發展。

  第三,香港的民生福利問題很多,貧富懸殊、退休保障、教育醫療、公營房屋等等,香港不發展,庫房哪有能力作出財政承擔?

  第四,張德江委員長說得好,“有為才有位”,香港如果不能在國家的發展中有作為,就不可能加強自己在國家大格局中的地位。

  綜觀習近平、張德江近期的一系列講話,就不難理解委員長今次香港之行的主題,就是希望香港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把握國家“十三五”、“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機遇,聚焦於香港的經濟發展。

  本文作者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

  (來源: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