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5年中國高校智庫發展報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3 00:16:16


 
  經過數年的探索和運作,2015年,高校智庫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運營機制。從“手工作坊”到“研究和分享平台”,從“校級大平台”到“市場化機構”,高校智庫運營方式新意迭出。總結經驗,就是堅持黨管智庫原則,堅持體制機制創新,保障人才為要、成果為先。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和戰略研究院立足國家治理,致力於智庫研究平台、轉化平台、推廣平台的形塑,形成了“十大核心團隊”和“十大智庫產品體系”。北京師範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戰略部署,成立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個實體”的管理機制,為中國社會治理建言獻策。南開大學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經費,自主設立五項左右的重大課題,並著力推動項目組織方式、績效管理機制的創新,充分激活南開智力資源,助力區域發展,為天津濱海新區開發獻計獻策。廈門大學充分發揮團體作戰優勢,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的統一,以項目為牽引,在對台研究等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議。復旦發展研究院本著“開門辦智庫”的理念,與深圳等地方政府以及多家海外智庫開展合作,並突破對“實體化”的既有理解,構建智庫“專家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後—運營團隊—後備力量”的人才梯隊,彰顯了“多元、開放、前沿”的育人特色。

  4.看人才:創新培養模式,優化人才梯隊

  人才是智庫建設的第一資源,在2015年11月公布的“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名單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占據了半壁江山。

  2015年,高校智庫不斷拓展“智庫人才”的內涵和外延。一方面,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學科分布廣泛的學者隊伍,既有知名專家把握戰略發展方向、引領跨學科建設,又有中青年學者施展才華、匯聚智慧,還有博士後緊貼現實問題、銳意創新。另一方面,紛紛設立項目,引入知華、親華、友華的訪問學者,提高智庫的國際化程度,並通過互派訪問學者或項目人員與海外智庫開展深度交流,在合作中透視中國發展熱點、難點、痛點,廓清國外對於中國發展戰略與理念的誤解。

  201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智庫領導力交流項目”就“全球智庫新動態與新趨勢”“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標準與專業精神”等熱點話題等對國內50餘家智庫機構的70餘位智庫管理者與研究骨幹進行了培訓。上海高校智庫研究和管理中心創設的“智庫訪問學者項目”已實施六期,共有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6位智庫管理、研究和行政人員參與其中,經過兩年的運行及改進,訪問學者項目的工作體系和機制漸趨成熟,已經成為促進上海高校智庫網絡建設和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和上海高校智庫建設實踐和經驗交流分享平台。復旦發展研究院以建立社團、招募助管助研等方式吸納本校學生,同時設置“智庫學術助理項目”吸納其他高校學生,通過對青年後備力量開展扎實有效的決策咨詢研究訓練、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參與決策咨詢的實踐,激發了年輕人將職業規劃融入祖國命運的熱情,培養了年輕人的問題意識和資政理念,為未來國家各類智庫建設積累了人才儲備。
  
  5.看未來:直面現實挑戰,抓住時代機遇

  當前高校智庫建設存在的各種不足不容回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