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社會維度看,冷戰結束以來的“嬰兒潮”一代和因各種原因未接受大學教育的藍白領白人中產階級,是這場民粹主義運動的主力軍。與全球化進程一起長大的年輕一代,還未及充分感受和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福利,便早早地掉進了金融及其衍生品所製造的陷阱當中。據美聯儲2015年所做的調查,美國25-65歲的成年人中,65%的人為金融文盲。面對金融機構拋過來的各種包裝華麗的消費“炮彈”,不少年輕人還沒有等到掙得人生第一桶金便早早地成了“債務奴隸”。公立大學教育免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普及全民醫療、大量接受難民等等這些“極左”的口號,恰恰是民粹主義者心底的呼聲。
在如此經濟和社會背景之下,情緒化、非理性、不講邏輯、常走極端、沒有系統性主張的兩股民粹主義思潮就這樣悄悄崛起,成為一場撼動美國政治體制和精神信仰的“革命性”運動。不修邊幅、不矯揉造作、不搞面子工程的桑德斯和特朗普,也成了受民粹主義草根推崇的“真正的”政治家。美國政治體制對這兩股力量的吸納和消化,恐怕不是一次大選投票就能解決的。
(來源;新京報;史澤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