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球時報:美航母被拒停靠香港應是小事一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4 17:49:55


 
  但它們也有可能成為大事的前奏,今天雙方互動的細微情節都被記入歷史,被賦予特殊意義。那就是中美的戰略對立如果成為一個趨勢,雙方的一舉一動就都成了那個糟糕趨勢的展開過程。

  當然,未來是不確定的,中美21世紀關係究竟是什麼性質的,或許要由今天的很多“小事”逐漸累加,最終形成定性的厚度。

  所以回過頭來看,中美問題未必就是戰略決定一切,一些細節創造的氣氛會影響兩國對未來趨勢的感受。而中美關係需要的一些信心,很大一部分就來自這些看似臨時的感受。

  美國太平洋艦隊正成為製造兩國悲觀感受的最大來源。中美已經適應了彼此間圍繞人權異見、貿易摩擦、熱點外交分歧的各種爭吵。但是美國突然針對中國近海利益進行有現實威脅性的軍事部署,派出軍艦飛機向中國秀肌肉,似乎在改變中美摩擦的性質。兩國前所未有地出現了由嚴重戰略互疑推動的前哨性軍事亮相和探測。

  現在中美關係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中美軍方互示的姿態,接下來,中美基層軍官和操作手怎麼做,在對方眼裡是否“專業”,有可能也會具有影響全局的意義。而越是那樣的話,兩國關係難以把控的因素就會越多。

  美國1999年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2001年一架美國大型偵察機與中國軍機在離中國海岸線不遠地方的上空相撞,一名中國飛行員失去生命。然而那個時候,中美總體上進行的是政治對話,軍事的任何事情都是突兀的。然而到了今天,中美任何有軍隊參與並帶來人員傷亡的摩擦都可能對兩國關係帶來致命衝擊,刺激兩國直指對方的情緒出現裂變式爆發。

  中美博弈最好還是限制在外交官以及社會人士之間的遊戲裡,這當中的牌已經足夠多。美國軍隊應當離中國的核心利益區遠一點,他們如果一定要來表演,也應在忽悠其盟友的同時,讓中方確信這就是一支來搞特殊海上嘉年華的美國“軍樂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員、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克魯茲上月29日發出狂言:“美國航空母艦訪問香港遭拒,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美國的夥伴,我們應當讓航母改道去台灣。”之後一名美國重量級眾議員也提出把台灣作為未來美航母的停靠地。這是赤裸裸、但有些輕佻的威脅。中國顯然有能力阻止這樣的夢游,台灣海峽決不可能是美國海軍的席夢思。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