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競相“抄底”儲油 石油進口均大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5 16:55:07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據《參考消息》5月5日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美國目前比往年進口更多的原油,使其成為許多產油國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儘管美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在不斷增加。《環球時報》則報道,除美國外,中國正增加原油儲備,並興建儲油設施。
  
  華爾街日報稱,根據聯邦政府公布的數據,美國原油進口量已從2015年5月初觸及的20年低點上升了20%,至每日800萬桶。數據顯示,美國正從剛果共和國,俄羅斯和巴西進口原油,同時從加拿大進口的原油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美國國內原油產量接近30年來的最高點,達到每日900萬桶,但近幾個月來一系列市場變化導致進口激增。這些變化因素包括伊朗在1月被解除制裁後重新開始出口原油。雖然伊朗不能直接向美國出售原油,但這一變化間接導致了美國進口的增加。另外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是:世界其他可以儲存石油的地方已經不多了。金斯凱普能源咨詢公司石油市場主管布萊恩·布施稱,從鹿特丹到開普敦,各地儲油設施的儲存能力都已經接近飽和,但美國還有存儲空間。金斯凱普能源咨詢公司是一家追蹤能源運輸情況的數據公司。
  
  布施稱,美國的儲存能力已用去約2/3,還可以儲存1億桶左右的石油;中國和南非的主要儲存中心看起來已經飽和;集中在鹿特丹的歐洲主要儲存地的可用儲存能力似乎不足10%。
  
  但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的副總裁斯基普·約克稱,由於有更多原油運往美國,美國的儲存能力也在接近飽和。約克稱,隨著儲存空間飽和,美國的油價最終會受到一些下行壓力。甚至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來自海外的新供應也可能令美國的油價承壓。

  另據《環球時報》5月5日報道,近期不僅是美國被觀察到增加原油儲備,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有。彭博社的報道稱,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每天轉運78.7萬桶原油用於戰略儲備。中國在去年建成多個儲油設施,另外還有更多設施在建。
  
  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研究機構的分析說,中國的主要儲存中心看起來已經飽和。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第一季度在中國最大石油港口青島港卸貨的原油較上年同期驟增73%,但由於缺少從終端輸往地方煉廠的石油管道,而且倉儲空間不足,意味著原油進口速度很快將放慢,因為青島港沒有能力接收更多的進口原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