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星島日報:台經濟“病重”  港應引為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2 09:09:16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對剛就職的蔡英文而言,面前最大難題還不是兩岸關係,而是嚴峻的經濟形勢,台灣病情不輕,且多病齊發,蔡英文能否處出良方,妙手回春,是一大疑問。若要診斷“病源”,台灣朝野黨派長期政治惡鬥,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對此,近年同樣飽受政治紛爭困擾的香港,應該及早引以為鑑。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指出,台灣經濟去年一片慘淡,經濟增長連“一”也保不住,只有百分之零點七五,比金融海嘯時更差。“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經濟增長難“保二”,僅百分之一點四七,而首季更錄得負百分之零點六四,是連續三季負增長,可界定為步入衰退期。

  經濟低沉的直接原因,是出口減縮(去年全年出口大減一成,一月份更勁跌一成三)、外國直接投資與民間投資皆疲弱、民眾在不景氣下消費力每況愈下,這三個因素令經濟失去了增長動力,雖然央行下了極低息的“猛藥”,仍起不到提振作用。當地有經濟學家擔心,台灣恐怕會陷入日本式的長期低迷,持續半死不活。

  藍綠惡鬥拖住經濟後腿

  經濟體質日趨虛弱的結果,是失業率趨高及國民收入下降,其中受打擊最大的是年輕一代。去年底台灣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的失業率達百分之十二點三,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不到二萬五千元新台幣(約六千港元),未來還可能再減少,找工作也將愈來愈困難。

  台灣經濟弄到今日的田地,不能只歸咎於國際市場的波動與衝擊。亞洲四小龍也面對同樣的環境,都各自努力應對,但台灣的表現卻排於末席,更愈墮愈後。

  歸根究柢,台灣經濟的“病因”,是藍綠長期惡鬥,令經濟政策難以持續,重大計劃長期拖延,結構改革因黨派沒法協調而胎死腹中,加上民粹情緒高漲,阻礙了促進經濟發展的基建。種種政治因素加起來,牢牢拖住經濟後腿,前行舉步維艱。

  近十年國際與中國大陸經濟急速轉變,台灣與新加坡、香港一樣,本土面積與人口有限,必須向外擴展,與其他地區加強連結,利用腹地,推動本身的經濟增長。台灣卻受困於政治紛爭,仍然徘徊不前。正如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所言,最嚴重的問題,是台灣成了一個“分裂之國”,藍綠對抗沒有對話,造成政策推動困難,再好的政策也因兩邊攻防而陷入僵局,如《兩岸服務協議》、《貨品貿易協議》等,全部卡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