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2016年5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會見由美國《新聞周刊》資深作家布羅德、《芝加哥論壇報》副總編肯普夫、《洛杉磯時報》社論版副總編希利等組成的美國媒體代表團。劉振民副部長介紹了南海問題歷史經緯、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背景等情況,並就美南海“航行自由計劃”、中方如何應對仲裁結果以及南海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等回答提問。現編錄如下:
劉振民:首先我代表中國外交部,歡迎美國各位媒體朋友來到中國。感謝中美基金交流會安排這次會面。今天下午我們專門就南海問題做一個交流。
我在外交部主管亞洲、邊界與海洋事務以及條約法律事務。今年以來,我的很多時間都花在了南海問題上。針對南海問題,我經常與東盟國家的朋友在有關會上進行對話,也常與美國等域外國家的朋友溝通。
大家看到的很多關於南海問題的報道,實際上並不能代表國際主流看法。一些外國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要對當前的南海局勢負很大責任。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表明西方媒體對南海問題和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
過去幾個月,我在與東盟國家和域外國家的朋友交流和思考基礎上,形成這麼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從地理大發現到殖民主義時期,從二戰再到冷戰結束,東南亞國家從未享受過真正意義上的和平。這其中又分為兩個階段。二戰前,除泰國外,整個東南亞都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殖民化,二戰時被日本侵占,直到二戰結束後東南亞國家才獲得普遍獨立,卻又在20多年的時間中飽受冷戰影響。冷戰結束前,美國在越南打了很多年仗,柬埔寨受到外部侵略和內部紛爭影響,美國在菲律賓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基地,前蘇聯也在越南南北統一後維持軍事存在。
冷戰結束後,東南亞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從菲律賓撤軍,前蘇聯從越南撤軍,柬埔寨衝突結束。自此至今,東南亞已享受了26年的和平,這為東南亞帶來了穩定和繁榮,也推動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中國1990年與印尼複交、與新加坡建交,1991年與文萊建交,實現了在東南亞的外交全覆蓋。中國與東盟還建立了對話夥伴關係。今年,我們正在準備慶祝中國—東盟全面對話夥伴關係建立25周年。這25年中,中國已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和大多數東盟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東盟也成為了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中國也於2010年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發展成就可能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美國於2010年開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迄今已有6年時間。這6年對東南亞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就南海問題而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助長了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衝動。特別是菲律賓2012年挑起黃岩島事件、2013年1月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