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聯合國與中國合作 “一帶”沿線防治沙漠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6-18 14:43:01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6月17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今年的全球紀念活動暨“一帶一路”高級別對話會當天在北京舉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與中國政府在活動上宣布啟動聯合行動,以防治荒漠化、恢復退化土地、減輕乾旱影響,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全力支持。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17日發表媒體通報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始於中國,經中亞和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在地理上將亞洲、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沿線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都遭受著不同類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乾旱危害,當地已經成為世界上荒漠化問題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此次啟動的“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呼籲開展沿線國家交通幹線、城鎮(綠洲)綜合生態防護體系建設,推動內陸河湖流域的可持續土地管理;推動沙塵暴源區和路徑區的沙源控制,提高災害預警預報和應急能力;加強沿線國家世界自然和文化遺址周邊地區的生態維護和修復,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鼓勵在采礦和工業廢棄地重新栽種植被,創造防護林帶,以保護重要的基礎設施。此外,該行動將為沿線各國開展聯合研究、技術交流、分享信息和項目示範提供重要的合作框架。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芭布(Monique Barbut)在活動上致辭指出,通過團結協作和共同參與,中國推動大規模的土地複墾行動並幫助數百萬民眾擺脫了貧困。她鼓勵中國在防止土地退化行動中繼續發揮帶頭作用,確保其成為人類在21世紀具有界定意義的成就,並為綠色發展留下寶貴的遺產。中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表示,經過多年的治理,中國土地荒漠化由上世紀90年代末年均擴展1萬零400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保持了10多年連續縮減的趨勢,呈現出整體遏制、面積減小、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然而,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自然條件更差,治理難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防治荒漠化形勢仍很嚴峻、任務仍很艱巨。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發表的致辭中指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每年有1200萬公頃土地退出耕植。數億人的生計福祉岌岌可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用水方式無法持續、乾旱肆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這直接造成近8億人長期營養不良。在今後25年中,土地退化有可能使全球糧食產量下降12%,世界糧價將上升30%。正因為此,世界各國領導人把土地退化零增長訂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具體目標之一。一個重要的對策便是向可持續的氣候智能型農業過渡,並力爭到2050年讓整個糧食生產系統創造2億個就業機會。潘基文強調,今年“防治荒漠化和乾旱世界日”的主題是“護土複田,依靠人民(Protect Earth. Restore land. Engage people)”。值此世界日,他敦促所有行為體在力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建立一個人人享有尊嚴和機會的未來這一偉大事業中,通力合作,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

  (來源:聯合國官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