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去世 本計劃中國拍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5 10:45:34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4日,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歲。這對於影迷而言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消息,又一位當代影壇的大師級人物離去,這也意味著阿巴斯計劃在中國拍攝的下一部新片《杭州之戀》將再無緣於大銀幕。

  鋒芒初露:自學成才的伊朗電影大師

  “電影始於格裡菲斯,終於阿巴斯”,新浪潮電影運動旗手戈達爾曾這樣評價阿巴斯。阿巴斯出生於伊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自幼喜歡繪畫,高考報考的是繪畫專業,後來從事商業廣告工作。走上電影導演道路純屬偶然,青少年發展研究院聘請阿巴斯組建電影學系,此後的23年他一直在這裡拍電影,幾乎是自學成才。阿巴斯曾自稱自己看過的電影不超過50部,也從來不把一部電影看兩遍,然而他革新了電影的語言系統,是民間生活鑄就的大師。

  阿巴斯從第一部短片作品《面包與小巷》起便樹立了自己的風格,現實主義風格,演員即興表演,常常令人難以辨別戲劇和真實。1974年阿巴斯推出第一部劇情長片《旅行者》,八十年代,他相繼拍攝了一些反映伊朗學齡兒童面臨的問題的紀錄片,如《一年級新生》《家庭作業》等等。

  大放異彩:斬獲金棕櫚獎等國際認可

  80年代末起,阿巴斯的作品開始受到國際影壇的關注。1987年《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以一個單純善良的小男孩為主角,放學後發現錯拿了同桌小夥伴的作業本,因為老師要求作業一定要寫在作業本上,為了不讓小夥伴受罰,他翻山越嶺,到鄰村去尋找小夥伴的家。整部電影都是非職業演員出演,故事也十分淳樸簡單,卻能打動人心。

  1991年,上部電影取景的村子發生地震,阿巴斯關心小演員們的安全,駕車返回震後的山區,並把整個過程拍成了一部融合真實和戲劇的電影《生生長流》,再次因真實的情感獲得廣泛認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