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影視創作豈能“泛娛樂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8 11:32:48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手撕鬼子、褲襠裡藏地雷,這些抗戰‘神劇’的創作一味把創新變成了獵奇”“一些嚴肅的題材,不能隨意‘泛娛樂化’”……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主辦的“2016中國影視創作座談會”日前在河北西柏坡舉行。針對影視創作中出現的“泛娛樂化”傾向,汪海林、劉毅、李輝、王軍等影視編劇在會上呼籲影視行業要良性發展,回歸創作本身更重要。

  把創新變成獵奇 影視創作出現“泛娛樂化”

  “以前我們娛樂化不夠,向好萊塢、日韓、香港學習,但學到今天,我們部分創作者迷失在娛樂化創作中,一味地把創新變成獵奇,變成嘩眾取寵,這也就有了近些年的抗日‘神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編劇汪海林說。

  汪海林操刀撰寫過《神醫喜來樂》《都是天使惹的禍》等作品,他指出:“我們的影視創作已經出現‘泛娛樂化’傾向,為了娛樂而娛樂,主流價值追求喪失,在目前情況下,我覺得我們主流的聲音容易被湮沒在粗制濫造的‘狗血情節’裡。”

  《七劍下天山》《春光燦爛豬八戒》編劇李輝說,現在影視創作的價值取向已經出現偏差,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可以直接跟粉絲互動,以前的作品是引導粉絲,現在的作品是迎合粉絲,粉絲喜歡什麼就給什麼。

  編劇們分析認為,影視創作“泛娛樂化”,一方面是因為當下年輕觀眾普遍將影視作品當做“快餐商品”,只注重視覺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影視作品從劇本到出品,都講究“搶時間、要效益”,往往依靠東拼西凑情節離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