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普陀打造上海首所“社工大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8 11:57:26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兩年前剛踏入社工生涯的“90後”小夥蔣昕,對這個崗位留下這樣的印象:“剛開始時,我並不抱有好感,感覺社工是低薪、等退休的狀態。”

  從當初抱著試試看、隨時準備走人的態度嘗試,到最後接納這份工作,並實現自己價值,蔣昕從一名青澀的新人社工成為小區居民口中親切的“小蔣”,這除了得益於小區這個天然的大課堂,更得益於真如社工職業化發展規劃。

  記者最新獲悉,上海市普陀區真如鎮街道正積極與上海大學協商合作,將創辦上海第一所“社區工作者大學”,推動社區工作者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越來越多年輕血液加入

  在普陀區真如鎮街道的真光新村第四小區,記者第一次遇到蔣昕。這個個子高高、皮膚黝黑的年輕小夥,正拎著大藥壺給小區的蒼蠅籠子加藥水除“四害”。24歲的蔣昕,是真光四居委會的衛生主任。

  蔣昕畢業於法學中專,後又考取華東政法大學的本科。懷揣著法律理想的蔣昕做過遊戲網站編輯,賣過機票,發過小廣告,為私企做電話推銷,最後公司倒閉。一連串走上社會的嘗試失敗後,蔣昕在兩年前開始社工生涯。他說:“剛開始,我對社工這份工作並不抱好感,但自從當上衛生主任以來,才發現社區的工作沒那麼簡單。”

  “昨天我又被居民揍了。”兩戶居民因為清理樓道發生衝突,夾在中間落實清理工作的蔣昕遭了殃。“你這個小鬼,憑什麼來管我家的事兒。”這種冷言冷語也常讓剛上任的蔣昕灰心喪氣。街道開展的一次次社工講堂和團建活動,為蔣昕打開社工道路的大門。

  “我還記得團建那天,老師給我們每人四張紙,讓我們列舉小區工作中的困難。在場所有社工都暢所欲言,在溝通中釋放彼此的壓力,也在專業導師幫助下尋找到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案。”蔣昕第一次意識到,社區工作不是一份雜活兒,更是一份專業程度很高的職業。

  “除四害,你要學習衛生知識;應急防火,你要學習消防知識;與人打交道,你需要懂得心理學知識;年終做財務報表,你要學習財經知識;小區裡舉行各種活動,還要有策劃和組織的能力……”

  真如鎮街道面對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發展規劃包含一本“社工手册”、一個“電子走訪日志”、一份“青年導航計劃”、一個“登高培訓計劃”,以及聯合上海高校設立的一所“社工大學”。去年居委會換屆,越來越多新鮮血液加入,目前真如街道共有94名40歲以下的青年社工。

  “社區是一個讓年輕人成長的地方,這裡沒錢少資源,年輕人必須要學會借資源,協調不同人群,策劃和組織活動。”真如鎮街道辦事處主任孟慶源說,“社工職業化發展規劃為初到社區的年輕人‘把脈’並發掘潛能,哪怕他以後離開社區,都是帶著能力的提升和對社區的感情離開,將來還可以反哺社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