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體驗式交流的實踐者——台灣教師林麗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2 00:34:57


台灣華夏科技大學教師林麗燕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徐夢溪)在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動中,台灣華夏科技大學教師林麗燕引起記者的注意。她不斷穿梭在大陸和台灣的學生中,說著俏皮話,緩解學生們初次見面的陌生氣氛。

  林麗燕是台灣本省人,曾在200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讀博。她從2006年開始帶領台灣學生來北京做交流,2013年開始參加京台青年交流周,即便有時因為忙,無法自己帶隊,她也會主動組織學生來大陸交流。

  林麗燕對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深有體會,談起頭頭是道。“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帶台灣的孩子了解大陸。台灣現在經濟情況不好,台灣的孩子可以通過交流,認識到他們在大陸有什麼機會,畢業後還有哪些選擇的方向。”

  ·台灣學生來到大陸後思想會產生很大變化

  林麗燕坦言,雖然近年兩岸交流已經很頻繁,但許多孩子從來沒有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甚至有些誤解。“有些同學甚至認為,這邊的東西都是不乾淨的,甚至有學生擔心在來之前需要打疫苗。現在還會有這些奇怪的想法讓我很驚訝。”

  每次在交流前,林麗燕都會叮囑台灣學生,不要用既定的觀念來看大陸,把過去的印象歸零,重新學習。“相對大陸有國際館,台灣已經把自己封閉在島上,20年來沒有太多進步”,林麗燕感嘆道。

  在林麗燕看來,台灣學生來到大陸後思想會產生很大變化。“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北京這麼大,台灣這麼小,而且我們已經跟不上大陸的進步了,台灣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他們能夠認識到兩岸是同文同種的,而不是受限於台灣某些人操作的族群的議題,讓他們覺得兩岸是疏離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