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8年3轉手 1號店員工遇“多方挖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2 11:45:44


 

  2008年7月,戴爾原全球採購副總裁於剛和戴爾原中國區總裁劉峻嶺共同創建了1號店,其首推“滿足家庭所需”的一站式網購體驗,讓消費者第一次有了“網上超市”的概念。相比2015年火熱起來的天貓超市、京東超市,1號店的概念非常超前。

  於剛在早期就喊出了“網上沃爾瑪”的口號,野心勃勃,後台供應鏈管理和信息系統使其有能力去降低成本。較普通店鋪商品,能達到3%-5%的價格優勢。

  然而快消品供應鏈管理存在很多難點:包裹體積大、重,有的易漏、易損,保質期短等等。此前媒體報道顯示,1號店由創始團隊幾百萬資金啟動,再融資千萬級,但電商燒錢迅速,2009年10月,1號店迎來資金緊張的關鍵點。

  2010年5月,平安集團以8000萬元收購1號店80%股份,相當於在“資本寒冬”中救活了1號店。

  收購1號店剛過一年,2011年5月,平安就以大約4.5億元將1號店20%的股權轉讓給商業零售巨頭沃爾瑪,期間增值近十倍。2012年2月,沃爾瑪增持1號店至51%,實際控制1號店。

  據1號店公布的數據,2009年,銷售額為4600萬元,平安入股的2010年,銷售額8.05億元,同比增長了近18倍。2011到2013年,1號店銷售額繼續增長,分別為27.2億元、68億元和115億元,增速逐漸放慢。

  對比同一時期的京東商城,後者擴張步子顯然邁得更大,貼著“燒錢擴張”標簽的京東,從2009年40億元銷售規模做到2012年的600億元。

  當2012年京東挑起“史上最慘烈電商價格戰”時,1號店營銷層面略顯“淡定”。公司內部並不主張大肆營銷,更傾向於把錢花在偏供應鏈改造的刀刃上。

  與1號店長期合作的一家供應商高管李偉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電商企業最應該放大聲量,擴大銷售額,獲取影響力的重大時間節點,1號店都退縮了。“電商造節大促時1號店總是被動跟進,力度聲量都不夠大。”

  根據艾瑞報告顯示,從2014Q1到2015Q4的B2C市場份額變化來看,天貓始終位居第一,京東位居第二。2015Q4,1號店份額占比僅為1.2%,居於第六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