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一場圍繞南海的騙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4 10:25:19


 
  【騙術五:謬說“中國威脅航行自由”】

  在給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站台吆喝時,美國喊得最聲嘶力竭的一句話就是“航行自由”。這個詞,也因此成為被捆綁在南海問題中的高頻詞。這讓人想起16世紀時,西方殖民者在開啟東南亞大殖民時代之初,也是用“貿易自由”的口號打開了東南亞的大門。

  真相可以破解一切虛幻的概念。目前,每年大約有十萬艘各類船只安全通過南海。美國在大談南海“航行自由”的同時,舉不出一例證明在350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水域,何時、何地、誰的正常航行和飛越活動曾遇到過問題。

  事實上,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是美軍的“航行自由行動”,是一種霸道與傲慢,是對《公約》“航行自由”的濫用,挑釁沿海國的主權和安全,危害國際海洋秩序,有損地區和平穩定。

  而且,美國1979年搶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訂前推出“航行自由計劃”,就是要在不締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維護美國軍事力量出入各大洋的自由和機動性,在國際海洋秩序形成前占據主導權。這是美國雙重標準的突出表現,是美國對國際法“利則用、弊則棄”思維的最典型範例。美國針對南海拋出“航行自由”的概念,無非是為了綳起南海周邊國家的緊張神經、煽動南海緊張局勢。

  相比美國人空喊自由,中國,作為南海最大沿岸國,自古以來,為維護南海這條世界經濟貿易海上大動脈的暢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漢代、南朝、北宋、元朝均設有專門的水師和舟師在南海水域“專掌巡海,有警輒行申報”。元代水師還對南海首次進行官方緯度測量,以便過往商船巡航。南海航行自由已然成型之時,美洲的原住民還在用獨木筏穿梭於密林水道。

  沒有誰比中國更需要維護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沒有誰比中國更希望確保南海航道的安全與暢通。

  【騙術六:反誣“中國分裂東盟”】

  今年4月,新加坡《海峽時報》援引兩位新加坡外交官的話,指稱中國與文萊、柬埔寨、老撾等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四點共識屬於“分裂東盟”之舉。此後,一些美國媒體如獲至寶,把論調當“標簽”,隨手亂貼。一些媒體稱中國正在分裂亞洲,一些媒體製造中國在東盟內部搞分裂的輿論氛圍。

  客觀上,南海問題的激化確實在東盟內部造成了不和諧,擴大了東盟各成員國間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給東盟一體化進程製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障礙。但這種“裂化”,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南海仲裁案;最直接的操刀手,是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而更深層的操盤手,恐怕另有其人。作為東盟成員國之一的菲律賓,東盟分裂並不符合它的國家利益,而對於其他一些域外國家而言,亂則生利的心態由來已久,也就不難猜測幕後指使是誰了。

  看看冷戰時期的拉美,看看美國在自己“後院”裡搗鼓的那些事兒,手法伎倆如出一轍。為了讓東盟國家反對中國的南海主張,美國自去年底的東盟峰會就已開始布局,今年初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赴美,舉行了一場華美的“美國-東盟峰會”,試圖騙誘東盟國家領導人在各個場合形成一致意見,施壓中國。但會後東盟發表的聯合聲明讓美國大跌眼鏡,東盟在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立場上沒有根本改變。後來,各種媒體消息表明,美國利用各種管道個個擊破,試圖拉攏一些與他不合拍的東盟國家,日本則在一旁使小算盤,甚至用中斷援助威逼一些國家倒向美國陣營。

  是誰在破壞東盟在一體化進程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誰在傷害東盟既有的規則和程序,是誰在威脅東盟區域安全和安全合作機制,不言自明。

  威逼利誘、挑撥離間、教唆對立,是美國的一貫伎倆。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