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許維鴻:東北,不會被資本拋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4 09:11:04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近一個月來,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在金融市場鬧得沸沸揚揚,使得很多網絡寫手格外興奮,渲染所謂“債轉股是拉郎配、自欺欺人”,甚至放言“遼寧,正在被資本拋棄”!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論,如果不細加分析,還真是有些蠱惑人心。

  東北三省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和農業基地,振興其經濟是沒有退路的國策,絕談不上什麼放棄東北。7月18日國務院針對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召開了規模空前的專題會議,東北三省如何落實供給側改革思路、吸引更具創造力的民間資本在會議上備受關注。

  在筆者看來,東北經濟的困局既是東北發展自身的問題,更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只不過由於東北三省是我國傳統重工業基地,所以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值得金融監管部門格外重視的是類似國有企業債務糾紛,能否依法處理、合規解決資產重組問題,這是樹立民間資本未來投向東三省的信心所在。因此,對於迫切需要破題改革新動力、吸引新增投資的東北各級政府,只有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敢於擔當、勇於嘗試、靈活利用金融杠杆,才能創出一條振興之路。

  第一,供給側改革的首要核心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通過優勝劣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因此,振興東北三省必須解放思想,讓該倒掉的國有企業倒掉,與其通過銀行“輸血”維持企業生存,不如政府運用“底線思維”直接補貼願意“下海”創業的企業職工,結合諸如“提前退休”等分流手段,實現企業依法破產、平穩進入資產重組。按照國內外改革經驗,後者投入的財政資源比前者小得多。

  第二,人才是現代經濟最核心的競爭力,供給側改革要求各級政府理性看待人才的跨地域流動。針對東北振興,很多人提出要集中優勢資源、實施針對高端人才的吸引計劃。誠然,提出這種思路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於解決全局性問題顯然是不足的。目前,粗略估計每年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從東三省流出——並不是地方政府不願意留住這些人才,而是市場規律驅使人才自由擇業。如果東北再把有限的教育財政資源用於脫離實體經濟的所謂高科技人才計劃,經濟中堅人才的外流現象更會加劇。

  其實,人才的自然流動並非不是振興東北的機會——中國人自古講究“故鄉”、“故土”的親情,如果年輕人到“北上廣深”、甚至是海外闖世界,並在將來帶著資本、帶著技術、帶著產品再回流,豈不是雙贏的好格局?

  第三,營造一個值得信賴的投資環境、一個新型的政商關係體系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保障。無論是民間資本的吸引,亦或是外流人才的歸來,東北要做的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立新型的政商關係體系。未來五年,對於東三省各級政府而言,供給側改革思路就是要落實中央政府給企業減負的大政方針,並盡力爭取區域性的實質性減稅政策,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借鑒過去成功經驗,無論是新型的政商關係、還是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都要通過營造區域經濟的成本優勢,吸引民營和外資企業投資,借助市場來發力再造東北經濟。

  總之,東北經濟的問題不是國有投資不足,而是長期性投資結構失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要有耐心地依靠提升民營和外資投資比例,逐漸提升整體經濟效率。(作者是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