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嚴監管才是幼兒園食品的安全鑰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2 11:20:50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連日來,哈爾濱市冠童幼兒園使用發黴大米的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此前,多地也曝出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如發黴的大米、生蟲的麥片、過期的牛奶、不合格的食用油被端上孩子的餐桌等。記者調查發現,在幼兒園食品安全缺失的背後,是標準失守、管理失心、審查失效、監管失靈等一系列行業軟肋。(8月1日《京華時報》)

  幼兒園孩子食用的大米,居然是發黴的,發生在哈爾濱一家幼兒園的事情,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事情並非個案,也不是第一次發生,而有著一定的普遍性——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30日至今的一個月內,各地被曝光的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至少5起。這樣的現狀,引發了社會廣泛的擔憂——多數人都會為人父母,都會有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幼兒園,的確不敢想象會有怎樣的後果。

  對這樣的幼兒園,以及使用發黴大米一條線上的所有人員,都必須得到應有的懲戒。只是,更加值得反思的是: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監管何在?制度設置何在?審視現實不難發現,我們並非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無論是新的食品安全法,還是已經出台的關於學校、托幼機構的食品安全規定,對此都有明確的規定。遺憾的是,制度規定很完美,現實執行卻很“骨感”。如果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規定與標準執行,發黴大米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也就是說,在類似的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背後,可能存在制度缺失的情況,但最主要的問題,恐怕還是人的問題。無論是標準失守、管理失心,還是審查失效、監管失靈,說到底,都是人的問題。以發黴大米為例,若是監管部門、學校管理方甚至是相關責任人,能夠多一點責任心與擔當,多一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那麼發黴的大米,怎麼可能成為孩子們食用的大米?

  最嚴監管才是幼兒園食品的安全鑰匙。這裡的最嚴監管,包括三個方面的監管:事前監管、事中監管與事後監管。所謂事前監管,就是食品的選用、食品的安全把關等,要做好足夠的安全防範工作;事中監管,則是學校方面、相關責任人等,也應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嚴格的把關;事後監管,則是嚴厲問責,一旦發現違規者,一經發現就要嚴懲,嘗試推行“終身禁入”等制度,讓監管成為有牙齒的老虎。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與未來,幼兒園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構建起必要的安全網,便是相關部門與相關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唯此,方可更好地呵護祖國的花朵與未來。

  (來源:光明網-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