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歐洲恐襲頻發 讓德國、法國迷失方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8 10:00:00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比利時南部城市沙勒羅瓦6日下午發生襲警事件,造成兩名女警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此負責。這是約5個月後,比利時再次發生恐襲傷亡事件。很多人對此已不感到吃驚,一是因為這個“頻度”遠比不上平均水平——一家美國著名防恐監測網站統計稱,敘利亞和伊拉克之外恐襲的發生頻率是84小時;二與歐盟兩大領導者法、德的遭遇有關:德國一周曾發生4起恐襲事件,但“受傷”程度仍不及法國。雖然7月底以來太平無事,但法國國內軍人出現在街頭已是常態,德國社會的相關爭論也趨於激烈。有人稱,歐洲的政治軸心在晃動。《環球時報》駐法、德記者對眼下的局勢深有感觸,但未來如何,難言樂觀。正如兩名法國學者所言:“我們每天都在雙重痛苦中度過:不但害怕遇上恐襲,更被一種困惑迷亂困擾,我們被捲入到一個不可阻止的惡性循環。”

  在法國,“仿佛身處一個戰場”

  從《查理周刊》遭襲的2015年1月7日,到諾曼底教堂神父被殺的2016年7月26日,一系列重大恐襲案件不斷刺激著法國人的神經。法國總統奧朗德不止一次重申“我們處在戰爭狀態”,緊急狀態法也實施至今。恐襲成了法國人的生活常態嗎?

  不少媒體給出肯定回答。記者看到,現在的法國最突出的現象是各地街頭及重要景點均有全副武裝的軍人、警察執勤,比如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凱旋門、機場、火車站、各猶太教堂等周邊,以及尼斯、波爾多等度假客集中的海灘、景點。

  實際上,自2015年11月13日恐怖分子使用突擊步槍等軍用武器作案後,法國執勤的軍人尤其是警察一律穿上防彈背心,攜帶衝鋒槍、突擊步槍等,警察下班也允許帶槍回家。這是法國當局根據一系列襲警案的教訓同時參照以色列的反恐經驗而推出的措施。數天前,法國內政部長表示共增加了2.3萬名警察、軍人和憲兵等治安力量。

  在巴黎聖母院前,英國遊客邁克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認為有軍警在場給人以安全感,但也讓他覺得有點像身處一個戰爭中的國家,“作為遊客,我對此不反感。”巴黎市民雅克說,發生這麼多恐襲案,他知道這些軍警可能無法預防恐襲,但他們的出現受到歡迎。一名中國遊客則說,希望小偷、盜賊都怕就好,這樣中國遊客可以更加放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