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近幾日也正值廣島、長崎原爆紀念日,各界人士紛紛參與紀念,呼籲銘記歷史、追求和平。但從筆者在日本的觀察來看,這一紀念活動更傾向於把日本塑造成為戰爭受害者的角色。實際上,核爆的歷史不能忘卻,但日本在殖民時期的行徑更不能被忘記。孰輕孰重、孰先孰後、孰是因孰是果,需要有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根據政治的需要任意摘取歷史片段和片面解讀。當然,“原爆”紀念日也更突顯出美日之間“畸形”的同盟關係。美國歷來把日本當做其全球霸權的亞洲之錨,並深入控制日本的軍事政策和國內政治走向。而當前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路線,既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修正,也將是對美日關係的再修正。從上世紀30年代石原莞爾“日美必有一戰”的預言到戰後日美同盟的迅速形成、再到冷戰後日美同盟的迅速轉型,日美關係中夾雜了太多複雜乃至偏執的情感因素和歷史因素。而這也給東亞地區帶來了長久的緊張和分裂局面。
因此,戰後71周年的日本向何處去,不僅取決於其國內政治的鬥爭結果,也在於日本如何看待未來日美同盟的性質及其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日本的國家正常化與美國重返亞太戰略關係如何?是相向而行、還是相安無事、抑或分道揚鑣?這可以也是之後關注和研判的重點。
(本文作者是玄承智,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教育研究科碩士生;姚錦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