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英媒稱從“巴鐵”看出中國科技民主風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9:32:32


 
  就市場來說,一面是個人希望通過科技來致富,一面是資本需要尋求投資噱頭。傳媒則需要熱點,偽科技話題流行,與資本一起,放大了“民科”。而高校專業主義提高了科學事業門檻,在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同時,也拉大了精英和草根的距離。

  報道稱,比如在轉基因食品問題上,專業人士和“民科”勢不兩立。精英專家的無意識傲慢也激怒了一些民眾,所以被民眾慣以“磚家”之稱。

  在門檻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民科”依然層出不窮,固然因為瘋狂,也體現了新中國科技民主的風氣。

  報道稱,以年初引力波被科學家發現為例,當時國內網上卻出現一篇熱文,宣稱一位初中文化的下崗工人郭英森早在一次節目中宣稱發現引力波,被方舟子當場打斷。這個文章再次引起專業人士的不滿和爭議。不過,一個下崗工人還這麼做,固然並不科學,卻隱藏著人人有權追求科學的民主精神。

  宋有洲曾經發明高氣壓禮花拉炮,代替以往婚慶時候的火藥煙花,創造了巨大的產值。

  報道稱,宋有洲與郭英森年齡相近,對科學的孜孜不倦也許體現了他們不服這個精英結構的態度,以及對平等的訴求。

  如今“民科”的努力要不寂寂無聞,要不被傳媒俘獲(上節目),或者被資本選中(造空中巴士)。只能說:好運!

  報道稱,巴鐵“空中巴士”是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的斑駁。在複雜的中國,科技、工業、環保、情懷、體制、中產、城鄉等各種博弈還沒有塵埃落定,希望最終能給世界帶來一個好的樣板。

  (來源:參考消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