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農業部:漁業捕撈產能過剩 堅決壓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10:38:21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農業部表示,當前我國漁業捕撈產能嚴重過剩、品種品質不高、漁業資源持續衰退,要堅決壓減捕撈產能。

  近年來漁業生產供給市場一直較好,但也出現了捕撈產能嚴重過剩、品種品質不高,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等問題。以長江流域為例,這裡分布了魚類370餘種,其中170種是長江特有的魚類,多數受到生存威脅,其中白鰭豚、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和江豚等極度瀕危,農業部數據顯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長江四大家魚從占漁獲物的80%降至目前的14%,產卵量也從300億尾降至目前不足10億尾,僅為原來的3%。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資料,長江刀魚歷史上最多時曾經占到長江魚類捕撈量的35%以上,如今每年產量僅寥寥幾十噸。

  目前,長江年淡水捕撈量僅為約10萬噸,不足最高年份的1/4。近海漁業的過度捕撈問題是漁業資源發展不可持續的原因之一,我國管轄海域的漁業資源可捕撈量大約是800萬噸到900萬噸,而實際的年捕撈量在1300萬噸左右,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近海魚類產卵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東海無魚已經成了事實,其他海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無魚可捕的情況。

  對此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坦言,當前漁業的問題不是量的問題,而是品種質量問題,是漁業資源的問題,是生態環境的問題,要重點做好資源保護和減量增收兩方面的工作。在資源保護上,要制定並組織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方案,例行限額捕撈管理,持續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方、三無船舶,抓好洞庭湖水場養殖污染治理,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在減量增收上,分節壓減高投入、高污染的水產養殖規模,堅決壓減捕撈產能,創造條件推進減船轉產,規範有序的發展遠洋漁業,強化監督管理和行業自律,逐步淘汰對環境破壞大的捕撈方式和漁具。

  (來源:央廣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